去年刚到广州的时候,即将入夏。每每回忆起感受,是人快热化了。今年似乎已经适应了,反而没有觉得有多热,夏季普通高温。
办公室内,得穿外套。一边感恩于空调的发明,一边有意减少完全依赖于空调。人本来就有调节自身温度以适应环境的能力,宜发挥作用。
01
正好有“同道中人”,大夏天的中午,在树荫下散步。聊天内容很多,多到有相见恨晚之意。今天的话题是:姐弟恋。
她一脸不好意思地说起自己前段时间结束的一段恋爱关系。这个不好意思在于,那个男生是90后,而她80后?或70后?我实在猜不出年纪,也无意打探。
我问:是不是90后也没传言的那么不靠谱?
“是还行,就是有点大男子主义。”然后说了一些相处的片段,家庭情况等。
我说,“年龄就和身高、长相、工作、家庭一样,只是外在条件,都可以成为选项,也可以不重要。”在不爱不喜欢的前提下,就会有诸多条件,以此来筛选出适合的人。常规操作罢了。爱或许是虚无缥缈的,有的人就是还存幻想,应该被允许存在。
02
就算姐弟恋在当前已经算不得什么新事,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不太能接受。比如,身边有个女性朋友,她说自己是不能接受男方比自己小,一天都不行。
我回她,你话别说太满,小心打脸。
“我就要说满怎么了?昨日之我非我。”
诡辩一套,如此就无法友好讨论下去了。后补充一句:她确实是“日新月异”啊。
可能有更多的限制,会让自己处于更安全保险的位置。听大多数人的,准没错,无需追求真理。
03
至于我自己为何如此开明,肯定离不开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自身经历与感悟也起了重要作用。
有个亲戚,年长我几岁,是个男的。我本可以用一个名词来表明他的身份,想了想,还是作罢。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这个人做的事情。大家逢年过节,会见面,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他对我有种莫名的敌意,有意无意教唆同龄小孩孤立我,在背后做些小动作。我知道,可我什么也没说。
其实,更让我讨厌的是,他在大人面前表现出一副乖小孩的样子,并得到大人的喜欢与夸奖,大有小人得志的样子。
于是,我选择无视他,就算见面很多次,依然当这个人不存在。不知为何,我就是知道没有人相信我眼中他的形象。我越是无视,他越是恼怒。这里的无视,除了心里上的,还有就是真的看也不看这个人,因为他真丑陋,一眼都看不下去。记得的是,被撕掉的作业,黄色梨子上的几个指甲印,这么对梨子,这人真坏。可能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每次看到梨子都会想起那个画面,所以少有吃梨子了。
别人眼里的乖小孩不一定就真的乖。长得好看的,内在也不一定美。
从初中时两个男生身上得出的感悟。初一班上,有个很好看的男同学,受很多女生喜欢,连上课的女老师都对他“宠爱有加”,还好当时的班主任是个男的,抵挡住了他貌美的吸引,应该是的吧。可是他上课睡觉,课上老师提问回答不出问题脸红,或者恼羞成怒?就自顾自坐下不听讲。还有其他种种“恶行”,不太记得,作为旁观者的我得出结论:可惜了这么一幅好皮囊。
初二隔壁班上,也有和之前的那个男生一样的人物,大概也是高高瘦瘦眉清目秀那一挂的。喜好楼下小操场打羽毛球,惹得一众小女生在旁观看,偶有听到她们八卦男生消息,心里叹息:光漂亮了。
有次他和另一个男生打闹跑过我身边,脱口而出的一句脏话,浪费了好声色。有次坐车远行,上车后,发现他也在,也是和几个朋友吧,形象和在学校不同,邋里邋遢,大声喧哗,说话粗俗。可能他从未觉得自己好看,赞誉是旁人看不清了。此后,再遇到漂亮、美丽的人,也就静观。
一个人很复杂,年龄、长相这些算什么,明晃晃地摆出来的东西不可怕,可怕的是隐藏的、未知的。人本质是很难看清的,相较于把关注点都放在那些外在条件中,我倒更愿意了解对方是个怎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