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精简。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烦恼,即使有的人完全把世界抛开,最后也会为了寂寞无聊而烦恼。
因为我们生活中有太多不实和不真的信息,这些信息因为很多人会根据结论的可信度来判定正确与否,最后导致确认偏差,我们的下意识就会锁定这些依据来预测事件的可能性。
这就会让我们默认自己的观点和周围人的观点一致,并与整个社会的观点一致。这就是错误共识效应,人们还会下意识地有让自己的想法向大多数人的想法靠拢倾向,从众大多数人。
今天阅读了刘润的公众号《刘润:罗振宇贴地飞行》:
‘’前两天,我在深圳现场,参加了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今年是罗老师第9年的演讲。主题是:是什么让我眼前一亮。
回来后我翻了不少评论文章,很多人都觉得这场演讲,让人“眼前一亮”。
但是,有人喜欢,就有人不高兴。有人说:今年的跨年演讲现场非常冷清,只有三分之一的上座率。鸡汤没啥用了,大家兜里是真没钱充值信仰了。
我当时就在现场。分享一张照片吧。你们看看,这样的上座率,有没有三分之一。‘’
跟风和凭空想象一直都是制造混乱的的主要原因。说白了,就是没长脑子,就胡乱揣测,如果学会正确的思考方式,世界会清明很多。
评判思维是人的基础性思维,对事情进行优劣判断。
我们看看评判思维等级,等级越高越能消除模糊:
层级一:无思维反思意识者(我们注意不到自己思维中的重要问题)。
这一阶段的人不知反思,不按照客观事实做判断,还停留在被情绪脑控制的范畴,总是被情绪控制盲目的焦虑。
用刘润的话来说:“2023年,可能是这些年中,人们最焦虑的一年。就是因为落差太大。
2020年,疫情爆发。2022年,疫情复发。这两年,人们过得是很不容易。特别不容易。但似乎都不如2023年来得焦虑。”
”“在现场看了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后,一个词突然扑面而来。我知道,就是它了。这个词就是:贴地飞行。
什么意思?
所有的焦虑,都来自求而不得。求,就是理想。得,就是现实。求,就是目标;得,就是结果。求而不得,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目标与结果之间的落差。”
这一段是什么意思呢?在YQ期间,当时那种情况,有的人选择放弃、选择躺平,躺平的理由也很充分,就是对未来充满焦虑,有的人顺势而为,降低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我知道在YQ期间,大多人都有大把时间,这段时间有人看到是人们修养生息的时刻到来了,反正也上不成班,只能居家。
有人就开始做第二产业,买减肥药、推荐家用健身器材、研究美食,这些聪明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商机,狠赚一笔。只有被YQ吓蒙的人才会用更不靠谱的谣传哄骗自己什么都不做,坐以待毙。
这也是这个层级的特点,人的无意识会采用各种方式屏蔽自己,以自我为中心。
层级二:有思维反思意识者(变得注意到自己思维中的问题)。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开始对自己用元认知评判自己的思维,发现其中认知偏差,这种人群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
层级三:起点上的思维提升者(我们试图提高,但是缺乏定期的练习)。
当一个人积极地决定接受挑战以期成长和发展为一个集大成的思考者时,那么这个人便进入了我们所称的“起点上的思维提升者”的层级。
层级四:行进中的思维提升者(我们认识到定期练习的必要性)。
在这个层级,当人意识到自己的糟糕思维时,他就必须开始认识到问题根植之深和问题之顽固。
比如,酗酒者,知道自己的坏习惯,但能清楚的反思找到问题的根源。
层级五:有所成的思考者(随着我们的练习而日益精进)。
当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思维的提升需要定期的练习,并且他们采用某些练习的常规制度,那么然后,也只有这样以后,他们便成了我们所谓的“行进中的思维提升者”。
在这个计划中你依然可以正常地生活,它不至于让你崩溃或者占据你绝大多数精力。最终,能够坚持并为自己寻找出适合自己策略的人才会成功。
你将训练到自己思维清晰性方面的四项技能:(1)在你开始说之前略作考虑以便能对用词进行选择;(2)换一些词语详细阐述自己的意思;(3)从你所拥有的经验中为你所表达的意思举一些例子;(4)运用类比、比喻、图片或者表格来表达你的意思。
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训练方法重塑你的性格。每个月选择一个你想为之奋斗的认知特质,然后让自己聚焦于如何能养成这种特质的问题。
层级六:集大成的思考者(灵巧和具有深刻见解的思维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
我们的生活是是由我们的思维方式塑造的,而我们的思维方式又由我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说的是这个道理,这会把人的思维给框住。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就是黑天鹅事件。而真正的知识是能排除合理的怀疑证明它是真的,而且没有任何理由证明你是错的。
而现实生活中,一些错误的观念因为没有人去评判,就会诱发更多荒诞的行为产生。
写在最后:
生活中所有的错综复杂,除去人为因素,世界会清明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