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继续分享,第三大武器,第四章内容:社会认同
第三把武器第四章 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原理认为:我们进行是非判断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别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尤其是当我们要决定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时,如果我们看到别人在某种场合做某件事,我们就会断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我们参照别人的行动来决定我们采用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尤其是当我们认为那些人与我们相似的时候。
过马路一, 社会认同原理
1、 要揭示为什么“罐头笑声”有这样的作用,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另一种强大的影响力武器的性质:社会认同原理。该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
2、 就“罐头笑声”一例而言,问题出在这儿:我们对社会认同的反应方式完全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式的,这样一来,偏颇甚至伪造的证据也能愚弄我们。
3、 销售兼励志顾问卡威特·罗伯特(Cavett Robert)在给销售学员的建议中,准确总结了社会认同原理:“95%的人都爱模仿别人,只有5%的人能首先发起行动,所以,要想把人说服,我们提供任何证据的效果都比不上别人的行动。”
4、 倘若很多人都提供了相同的行为证据,社会认同原理将会更为有效。同一行为,做的人越多,越显正确。
社会认同原理的案例:
他制作了一部包含了幼儿园11种不同场景的电影。每个场景都以一个孤僻的孩子观看某种集体活动开始,让大家欣慰的是,这个孩子最终也积极的参与了进去。奥康纳从4家幼儿园挑选了一组自闭症最严重的孩子,给他们看这部电影,效果相当显著。看了电影之后,自闭症小朋友立刻开始跟同龄人互动起来,跟幼儿园里普通孩子一样了。更令人吃惊的是6个星期后奥康纳回到幼儿园时发现的情形:没有看过奥康纳电影的孩子一如既往地自闭,可看了的它的孩子们现在甚至能主动发起一定的社会活动了。
看起来,这段23分钟长的电影,只要看过一次,就足以扭转也可能持续一辈子的适应不良行为模式。这就是社会认同原理的威力。
5、 社会认同原理这样说:认为一种想法正确的人越多,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就越会觉得它正确。教派的任务很明确:既然事实证据无法更改,那就只有改变社会证据了。你能说服别人,自己也必然信服。
二,死亡原因:不确定
1、 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多元无知”现象:受害者迫切需要帮助,全体旁观者却无动于衷。
多元无知2、 现场有大量其他旁观者在场时,旁观者对紧急情况伸出援手的可能性最低,原因至少两个。第一个原因很简单,周围有其他可以帮忙的人,单个人要承担的责任就减少了,“说不定其他人会帮忙或打电话,说不定其他所有人已经这么干了。”因为人人都想着会有别人帮忙(或者别人已经帮了忙),结果人人都没帮忙。第二个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更有意思,它建立在社会认同原理之上,并涉及多元无知效应。很多时候,紧急情况乍看起来并不显得十分紧急。
3、 “多元无知”状态,“每个人都得出判断:既然没人在乎,那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于此同时,危险也有可能累积到这样一个程度:某一个体不受看似平静的其他人所影响,采取行动”。
4、 多元无知效应似乎在陌生人里显得最为突出:因为我们喜欢在公众面前表现的优雅而成熟,又因为我们不熟悉陌生人的反应,所有,置身于一群素不相识的人里面,我们有可能无法流露出关切的表情,也无法正确地解读他人关切的表情。
5、 关键是意识到,旁观者群体没能帮忙,不是因为他们无情,而是因为他们不能确定。因此一般而言,在需要紧急救助的时候,你的最佳策略就是减少不确定性,让周围人注意到你的状况,搞清楚自己的责任。尽可能精确地说明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而不要让旁观者自己判断,因为尤其是在人群里,社会认同原理以及由此产生的多元无知效应很可能会使他们认为你的情况并不紧急。
三,有样学样
1、 相似性。我们在观察与我们相似的人的行为时,社会认同原理能发挥出最大的影响力。这类人的行为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该怎样做才正确。因此我们更倾向于效仿相似的人,而不是跟我们不同的人。
二个周润发
2、 社会认同原理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尤其是在我们觉得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时候。
3、 统计:每当自杀上了头条新闻,飞机—不管是私人小飞机。企业的喷气式飞机,还是商业航班就会以惊人的速度掉下天空。能让某些人自杀的社会条件,同样也能让另外一些人死于意外。
4、 另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要是新闻报道的是一个人自杀的消息,之后增加的也大多是一个人出事的事故;要是新闻报道的是一个人自杀并导致多人死亡的消息,之后增加的往往就是导致多人死亡的车祸或坠机事故。看看统计分析图表:
5、 大卫·菲利普斯(David Phillips),他认为罪魁祸首是所谓的“维特效应”(Werther Effect)。维特效应的故事即惊悚,又有趣。两个多世纪以前,德国大文豪歌德出版了一本小说,叫《少年维特的烦恼》。小说轰动一时,但故事以书中的主人公维特自杀而告终。它让歌德名声大震,也在欧洲引发了一阵自杀浪潮。因为影响太过强烈,好几个国家都把这本书给禁掉了。
6、 菲利普斯认为,一些内心饱受折磨的人读了别人自杀的报道,就会仿效这种做法,了断自己。这是社会认同原理的一个病态例证:这些人根据其他陷入困境的人如何行动,决定自己该怎么做。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每条自杀新闻会杀掉58个本来能够活下去的人。
维特效应 集体模仿自杀7、 原因其实是同一个:模仿自杀。这是社会认同原理的一个病态例证,知道别人自杀之后,一大批人觉得对自己来说,自杀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于是,有些人采取了直接的行动,不加掩饰地自杀了——自杀率就此猛增。模仿是其中的关键。
8、 报道自杀的消息,促使一部分跟自杀者类似的人走上了绝路——因为他们现在发现自杀的念头更加站得住脚了。菲利普斯博士证明,在自杀事件上头条新闻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改变出行方式,能提高我们的生存概率。
9、 对暴力事件大加报道,会让可怕的结果落到相似的人身上——不管暴力行为的对象是自己,还是别人。
所以,影响力最强领导者是哪些知道怎样安排群体内部条件,让社会认同原理朝对自己有利方向发挥作用的人。
利用社会证据的人总能成功操纵观众,哪怕这些证据是赤裸裸地伪造出来的,正所谓“唾沫可以淹死人”,不管真的假的,当所有人都这么认为的时候,那就是真的了!!!
看看以下几张图:感受一下!
跟风涨价 炒股,牛市与熊市 股市的写真 炒作的效果 社会认同的力量四,如何拒绝
1、 不正确的数据导致社会认同原理导航失准,这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情况出现在社会证据是蓄意伪造出来的时候。 比如: “罐头笑声”。
除了人为伪造社会证据的情况,在另一种情况下社会认同原理也会导向失误。 “ 多元无知现象”
2、 利用社会证据的人总能成功地操纵观众,哪怕这些证据是赤裸裸地伪造出来的。面对明显是伪造的社会证据,我们只要多保持一点警惕感,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了。
3、首先,我们似乎持有这样的假设:要是很多人在做相同的事情,他们必然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尤其在我们并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很乐意对这种集体智慧投入极大的信任。其次,人群很多时候都是错的,因为群体的成员并不是根据优势信息才采取行动,而只是基于社会认同原理在做反应。
善意的忠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