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它带着她的微风而来;看,它带着她的信念走来;闻,它带着她的香味袭来。
它是一块奖牌,它是一本笔记本,它是一张证书,她是引导我们前进的张爱敏老师。
今天,是我日更的944天,是我遇见张老师的844天。
在这八百多天中,我从初入讲台懵懂的老师,从读书小白的老师,我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走到新入校的老师,这一身份的改变,我很庆幸遇见他们,一路走来,让我的教育起点站的很高。
曾记得,虽是一场讲座,是我从零到一的过程。2021年的暑假,张老师在群里发布信息,她要去我市某所学校培训,邀请我们工作室成员同行。
初出牛犊不怕虎,我为什么不可以呢?最终以一篇《阅读成长,如沐春风》和老师们见面,以初稿1到终稿11而“问世”。这是我第一次作为“分享者”进行讲述,原本预估的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却被我硬身上拉到一个小时。
通过这次分享,我梳理了“作为被学习的对象”想要的内容,把这些干货分享给大家,期待大家能有所用,同时也梳理我在工作室的成长。
曾记得,虽是一场年会,却是给我足够的方向。2022年的暑假,李琳老师邀请我来作为年会的分享老师。我想到的题目是“赋能”与“八年,开一朵教育之花”。作为张老师工作室的成员,作为新乡的老师,我随及和张老师联系,张老师帮我一起参谋、磨合主题,最终以一场《赋予成长最美的姿态》面向了网研社第八届年会现场。
通过这次分享,再次梳理这一年的学习成长经历,同时和同频的老师再一次来了一场心与心的交流,增加了我的见闻,反思了我的成长。
曾记得,虽是一个预讲座,却只是我梳理问题的过程。2023年寒假,由卜恩年老师创建的每周三的“我们读书吧”进行分享老师招募。我很早就看见这个信息,但是我觉得我还达不到要“分享”的能力,所以只是搁置。两天后,我看到张老师给我发来链接,要我填写报名信息,看到这样的信息,我内心是吃惊的,这样的分享我能拿下来吗?主要原因在于这半年没有进行特别系统的学习,所以思维很是局限。
20天后就要进行这个主题的分享,仔细想想:张老师,张老师的工作室赋能我们这么多,我为什么不能去赋能别人呢?
这是优雅、知性、渊博的张老师赋予我的成长,我认识了很多很多同频的人,这些都是我们彼此成长的见证者。过去的三年里,我掌握了千字文日更的技巧,开始学起了读书,开始引导我的孩子们读书,开始和老师们交流逐渐增多,开始遇见一个又一个影响我思想的老师……
我始终坚信:如果被正确教育,每个孩子都可以灿烂如花!
因为这句话,我始终没有“以成绩论英雄”来看待我的孩子们,在我心里中:有一条纵横线,横向在班级的情况,纵向自己两年的成长。我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花期,期待他们的绽放,一时的“不得意”又有什么呢?
我始终坚信:每一个被看见的天使都会发光。
因为这句话,我努力做到:兼顾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避免“二八现象”的出现,中等生、内向的孩子始终是我关注的重点对象,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被看见的,每一位点滴的进步都值得被发现,我为什么不能作为发现他们闪光点的老师呢?
我始终坚信:未来你我,sun发光芒。
因为这句话,我满怀希望,因为这句话,工作室的老师们同频同行,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想成为的人,相信每一位老师都走想走的路,相信每一次生活都充满阳光与热爱。
在这里,拿着奖牌,写着笔记本,挂起来的证书,是终点,也是起点。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