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旅行,眼睛和心都是贪婪的,总是想看到更多没见过的景色,了解更多未知的世界,于是在有限的时间里,一直都在赶路,没有半刻的停歇。看多了那些历史遗迹,名胜风景,我渐渐意识到,这并非旅行的意义。所有城市最后都是相似的,博物馆也是相似的,最后整理回忆的时候,只有人是鲜活的。
在那些小城里漫无目的的游走,有时也会迷失方向,夜深了还没回到旅店,一个人走过狭长而黑暗的巷子,也会感到孤独和恐惧。可是,只要抬起头看到广阔的星空,心忽然就变得很安宁。对独行的旅人来说,漫漫长夜、无边黑暗里那一点点的光,是多么弥足珍贵。无论多么幽晦的日子,总有那么一小簇清冽的光,照在疲惫的灵魂上,不会让它迷失得太久。正是这些星光的陪伴,才让人有勇气继续前行。
红军街原名杨柳街历史街区,在原动物园、水上乐园及部分住户拆迁地上建设而成,北与遵义宾馆隔街相对,南与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毗邻,与遵义会议纪念馆、文化小学为邻,东与遵义公园、西与名校遵义四中相连,为遵义市传统商业、文化中心区域,地处红色旅游景点核心位置。
遵义民俗博物馆毗邻遵义会议纪念馆,位于红军街上,遵义民俗博物馆的建成与遵义会议纪念馆融为一体。博物馆面积一千多平方米有九个展厅、内设有开国元勋人物馆;古朴典雅、精雕细琢的明清家具文化馆;汉宋的陶瓷文化馆;古生物化石馆;石雕文化馆;傩戏文化馆;中国一绝、独创立体双钩书法馆等。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红旗路(原子尹路)80号,老地名叫琵琶桥。会址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建筑为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民囯二十四年(1935年)1月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部与一局(负责作点)即驻在这幢楼房里。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
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杨柳街口,旧址原是国民党黔军25军副军长犹国才的私宅,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末,坡屋顶、小青瓦、穿斗屋架,具有典型的黔北民居建筑特点,建筑面积1155平方米。
捞沙巷,一条美食巷,有各种地方特色小吃。
红军长征时,总政治部曾设在遵义杨柳街天主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教堂由经堂和学堂两部分组成。经堂在北端,是一座“罗马式”建筑。学堂在南端,是一组庭院式平房建筑,木结构。这座教堂始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由于从未修缮过, 木柱腐朽,四壁倾斜。1978年, 国家文物局拨专款进行了彻底维修,在严格保持原貌的情况下, 改砖木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84年,又拨专款维修了天主堂学堂,作遵义会议陈列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的组成部分。
遵义凤凰山位于遵义市区中部的森林公园,园内林木苍翠,鸟语花香,山回路转,泉水清洌。牌坊上“凤凰山公园”五字为刘海粟手书。凤凰山在市区中部,巍峨矗立着一座苍翠的高山,它就是被誉为“绿色明珠”的凤凰山。由小龙山(又称红军山,山上有革命烈士纪念碑)、螺蛳山、狮子山等20多个大小山头组合成。山峦起伏,湘江绕山麓穿城而过。登上海拔1057.9米的主峰,全城尽收眼底。
红军烈士陵园坐落在市内凤凰山周岁麓的小龙山上,整个陵园坐北朝南,前临湘江河,后靠葱茏翠绿的凤凰山,与当年红军鏖战的红花岗,老鸭山遥遥相望。
湘江,也称湘江河,长江支流乌江左岸的较大支流,历史上曾称“芙蓉江”,宋代叫“穆家川”,从明代开始叫“湘江”。主源喇叭河发源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西北娄山山脉金顶山(原遵义县松林镇金顶山)南麓板牛沟刘家屋基。流经在遵义市红花岗区、遵义县、湄潭县、瓮安县,在遵义、开阳、瓮安3县交界处的三星场注入乌江。河长155公里,流域面积4913平方公里。
湘山寺屹立于名城遵义市中心,雄踞红花岗区群山环抱、贯城河湘江偎依的湘山之巅。碧波捧莲蕊,绿叶护红花,是幽雅秀丽的千年古刹。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名万福寺,1200余年间,数易其名,元初称护国寺,明末称湘山寺,清中称双泉禅寺,民国初称万寿禅院,但湘山寺之名却被沿用至今。
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址位于遵义新城古巷寺,幸福港28号。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遵义时,毛泽东同志、张闻天同志、王稼样同志居住在新城古式巷19号内。古式巷又名穆家庙,解放后更名中山北路一巷,1966年改名幸福巷。此房原为黔军旅长(同属川商边防军建制)易怀芝(易少荃)的私人官邸。张闻天同志、王稼样同志在此后住了10天左右(1935年1月9日至19日),是他们在长征途中滞留较长的地点之一。
欢迎独孤缘个人微信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