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夕阳已经落山了,唯有西边的云朵仍有些夕阳的余晖,那是一种浅浅的绯红。四周淡淡的夜色,漫无边际的袭来,夜幕终于落下了。初秋的夜,空气不再浮动,蛰伏着温驯的情绪,迷人的月色高挂楼台,在“月迷津度“里,更容易使人走进月光的朦胧与迷离,缱绻一种宁静、悠远,皎洁和深沉的情调。不知不觉,我已陶醉在温柔的夜色里,意识逐渐模糊了,整个身心在不断弥散,仿佛已融化在浩瀚的宇宙之中……
回忆过去一路走来,有艰辛,也有快乐。但始终没有脱离生活的轨道,始终都在路上。正如每个季节都有晴天与阴天,身边的风景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变化。物是人非之中慢慢的看着,思考着,也许正是那样,生活的本质,不是我们身边有怎样的风景,而是我们以怎样的心情,去看待周围的一切。逝去的,早已不可追逐,唯有记忆,才是最终的归宿。
内江大佛寺坐落于内江市西林大桥桥北、沱江东岸挂榜山右侧,连接大千城市广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该寺因其依山石刻有一大佛于山崖而得名。大佛寺寺庙层层飞檐翘角,巍峨庄严,装饰上采取圆柱翼角翘飞檐,木雕刻花门窗,敖角、屋面有游龙飞凤塑像。寺内佛像重新塑造,全部金身,加有玉佛四尊、新塑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两尊。在大佛寺神座前有匾额:“护国佑民”、“隐恶扬善”,大殿有对联,“大佛落难半世纪现在重修;寺庙荒凉数十年而今恢复”。
《六枝志》对毛口古渡,又称“西林古渡”记载:在西汉元始二年的版图已置益州之中,为牂牁渡。公元九年,王莽篡权时,牂牁改为同亭。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又改为毛口渡。称为西林渡,是原于雍正六年,(1728)年,云、贵、桂总督鄂尔泰在改土归流重修滇黔古驿道,设郎岱厅,将毛口渡以他的姓氏“西林觉乐氏”命名为“西林渡”。由于地处三边,战略地位重要,在咸同《贵州军事史》记载:在毛口渡打仗不下七次。其中一次是同治元年(1862)九月,李有恒遣军队自毕节来合围石达开的部队,“值分渡河半,被击之,伤亡过半”。
西林寺位于内江市东兴区沱江岸边的西林山上。始建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明末焚毁,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民国二十七年(1938)改住比丘尼众30余人。寺庙主体建筑由观音殿、文昌殿和大雄殿三重殿组成。均系翼飞式顶,屋脊刻彩色人物、兽、龙图像。付属建筑现有禅房、祖堂、观堂、精舍楼等。寺内有明代石坊一座,单门两柱,造型古朴。寺前有明代照壁一幅,正面为明代万历年间邑人刘象岩所书“紫霞境”三字,背面为明代大学士赵贞吉书《偈语手迹,笔势苍劲有力。寺周古木参天,山下沱江如练。
大千园俯沱江碧水,怡古西林寺,风景秀美,为纪念世界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而建。大千园占地面积20973㎡,建筑面积1060㎡,立体建筑有大风堂、画苑,还有廊、亭、榭、水池、假山等附属设施,采用三合院、四合院、几重几进院落式布局,独具民族民居风格。中厅“大风堂”内塑有由香港运回、旅美收藏家捐赠的张大千铜像,左右两侧画苑分别陈列张大千、张善子书画等。
张大千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圆顶山,为纪念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而建。纪念馆东临西林开发区;西与内江师范学院等高、中等学校相邻;南俯沱江;北为浅丘田园风光。地貌为一狭长之小山丘陵。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75米。占地面积20973平方米。地势东高西低,登高南眺,甜城内江尽收眼底。纪念馆的五个展区,以数百件照片、实物、诗笺、书信、画稿、画集、书籍及书画作品,分别展示了张大千的生平事迹、艺术进程、艺术特色、艺术成就及在世界艺坛的影响和地位。
太白楼位于甜城沱江北岸西林寺前山上,是一座不大的亭阁,红漆圆柱,碧檐花窗,青瓦飞鳌。亭阁槛下有黄云鹄行楷“太白楼”三字(黄云鹄曾任成都知府,并在青城山题壁颇多)。据《内江县志》载,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内江人李珣(字东璧)代人处理县事,见山峰叠翠,江水澄莹,对景神往。为了纪念李太白,便捐募资财修建此楼。后与李绘邠又各捐四百余缗,继成其美。清末以来,过往名流、学者登楼题吟不少,太白楼已成为内江八景之一。太白楼的由来:纪念李白与友人情谊“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相传在唐朝开元年间,李白专门来内江拜访友人范金卿,而范金卿是内江首位状元,其《花萼楼赋》轰动京城,他们交情甚好,同游内江的西林山。临别时,李白作诗《送友人》,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情深意长,后被广为流传。原太白楼亭阁,是在清道光乙巳年,李 为纪念李白与内江才子范金卿的友谊而募资修建,因李白字太白,所以取名为“太白楼”。
谢家河生态湿地公园傍沱江而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对水的利用,又反衬着沱江的唯美。城市因山而闻名,因水而灵动。在沱江边,“阶梯式”的美景更是体现出了湿地公园的特色,令人应接不暇。闲看花开花落,坐拥潮涨潮退。在沱江赋主题广场,休闲中的人们闲庭信步,在景观长廊,记录美景。
谢家河清溪湿地公园,傍沱江而居,800米休闲长廊让你独享城市中的“白富美”,“阶梯式”的美景更是体现出了湿地公园的特色,这里的一切都令人应接不暇。
站在蒲苇丛中,有望不尽的风景,当你看见远处正在兴建的城市建筑,你才会忽然想起:原来你还置身于一个城市之中,并非深山野外的僻静之地。“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深秋,虽天气萧瑟,但甜城却有芦苇美景化微凉,一望无际芦苇花、草地、湖水,宁静、自然和谐。
喻培伦大将军纪念馆喻培伦将军纪念馆座落于风景优美、地处市中心位置的内江市人民公园内。该馆建筑面积332平方米,座北向南,由三厅两室组成,层高:正厅8米,两侧5.5米,两坡水,小青瓦沟,绿色琉璃瓦的仿古建筑,馆四周为花坛花园环境,占地约400平方米.馆前平台于一九八一年经人民政府批示建议用汉白玉砌成的高3.3米,宽1.2米的纪念碑一座,碑前台石壁刻有卫中山题赠“浩气长存”四字。
东兴老街地处内江市主城区东南,据清同治本《内江县志》记载,东兴老街属内江城外12街中的下东街,系北部进城的水陆交通要道和新兴商贸口岸,为内江历史文化的缩影,是目前内江城区唯一保护较为完整的老街。现存东兴老街、横街、三圣宫,属典掣的清代建筑,街道全长25o米,占地25亩,有建筑物15062方米,其中:住宅办公用房6546平方米,营业用房8516平方米。沿街为串架结构房屋,条形和四合院式布局,前面临街以铺面为主,后部为住宅。铺面以经营茶馆为主,人气较旺,另有餐馆、日杂百货铺和川剧座唱等。清代举人朱襄虞、朱寿朋,秀才王运俞2座宅院保存较为完好,沉积了一些传承内江历史文脉的元素,呈现出现代城市中少有的民俗文化景观,是东兴城区比较繁华的商业口岸。
三元塔,坐落在内江市城南四公里处沱江右岸的三元山上,始建于唐,明末倒毁。一座汉安古城(内江)不能没有塔,因而三元塔倒毁后,即有修筑高寺塔之举。清嘉庆十年(1805)重修三元塔,据《内江县志》戴:“十里绅士罗良存、邹彦藻、陈资望、刘忠元等,复呈请邑令顾文曜捐资,倡首粮户乐住,翻尊故址重修,凡十层、高八丈八尺。”嘉庆二十年(1815),邑人艾荣松刻石作序曰:“内邑人文,本朝(清)远逊前代之盛者,由北塔之不复也,而大小二洲为江水刷削,不知作堤以护之故也。塔不复则前无曜,堤不筑则后无枕。”把人文衰败,官运不亨皆推之为塔之不复修也,故邑人呈请建塔,以正内江风水也。
内江圣水寺座落于四川省内江市城郊 .初建于唐代咸通年间,即公元860―870年,宋代始名兴慈禅院,后因寺后山有泉水流出,终年不涸,水质清纯,甘甜爽口,被视为灵泉,故更名为“圣水寺”。 内江圣水寺坐落于四川内江市中区西北部壕子口,沱江右岸,距市区约2公里。系四川省的八大丛林之一,号称“中川第一禅林”,因其历史久远,古迹遍刹,高僧大德辈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因该寺后山有泉水溢出,终年不竭,被视为“灵泉”、“圣水”,故名。宋初扩建后更名为“兴慈禅院”,又名“圣水兴慈寺”,宋末复名“圣水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