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听别人说这世界有多美,但无缘相见,后来终于决定去看看远方,才知道,原来,世界真的很美,比如下午的晚霞,午夜的星空。未出发时整个人是散的,尽管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也仅仅是想想,没有去触碰过,后来,心静时去一座古镇,漫无目的在巷子里闲逛,躁动时去一间酒吧,看着那些融不进去的热闹,终于在路上找到自己。
想要的很多,也在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靠近,做自己的决定,有自己的想法,走自己的路,没能达到他们的期望,也没有让自己失望或是后悔,总而言之,对自己还算满意。
比较自豪的是很少向家里索要什么,除开正常的生活费(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在外读书)想要什么或存钱或挣,都会自己解决,初中的手工,高中的烘焙,钓鱼,大学的电脑,单反,旅行…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另类的经济独立,或许是或许不是,不过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的本心。
很多事也都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关于自己的未来,当然也有一些任性,犟脾气上来之后谁也拉不住,比如临近高考的“离家出走”,我知道和很多人相比我都不如,好在做的事没有后悔,在一点点的接近自己想要的。
成长最快的应该是大一上学期,改变了很多以前幼稚的看法,更加明白想要的是什么,偶尔会和朋友分享一些心得,记得大二时和一个大一的朋友说过这样的话:你铺张浪费的资本来源于父母,如果现在断了你的经济,你能撑多久?想想你以后想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你现在在做什么。与其说是对他们说的,不如说是对我自己说的,其实很多时候和他们说都是我在告诉自己的话。
要说真正的去做想做的事,应该是18年的下半年吧,闲暇时或看书,或旅行,或见朋友,这种自由令人陶醉其中,去见了西塘的夜,去看过周庄的小桥流水,还见过香格里拉的蓝天白云,不久我还想想去草原见见牛羊,也想去海里看看五彩珊瑚,再去大漠看看落日。
见的东西多了之后,开心或者难过,都会收敛许多,再也不似以往那般年少轻狂,或许是再没有人能让我们无遮无拦的痛哭或是大笑,再也不会吃了一口蛋挞觉得好吃,第一个想到的是你,也不会再因为哪儿的风景很好而想到与你同去。后来,等到冬天叶子落了,和别人说起的遗憾,不过是当初自己选择的结局,后来,没有我们的后来,只有自己的未来,有些美景,就算没人分享也值得去看。
做有些事不是为了遗忘,而是唤醒,大概就像酒吧里极致狂欢的尽头是无尽的悲凉,终究是属于别人的热闹,用一生时光,来欣赏花开花谢,走出半生,在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