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上善若水的智慧

上善若水的智慧

作者: 模型思考力阿拉丁 | 来源:发表于2019-01-30 21:54 被阅读14次


【R:阅读原文片段】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I:讲解】

        好多人都津津乐道的“上善若水”,真正意义是什么呢?到底蕴含着哪些古老的智慧呢?

      “上善若水”是此节的提纲, “上”者,最高级别也,最高级别的善就像水一样。这里说的是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德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为什么呢?老子用两句话阐述了原因:

        善利万物而不争,“利万物”都能理解,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却不与万物争利。人类古老文明的起源,都在水的旁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与水息息相关,自然界的平衡离不开水,人类动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小到细胞中90%的含量都是水。

     《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曾经提出过一个讨论:“为什么对我们如此重要的水却这么便宜而对我们几乎毫无用处的钻石却这么贵?”姑且不讨论这个问题,单单从问题的提出这个侧面可以看出,水的存在感太低,我们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它只做利他的事,却永远不占据高位,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人世间,宁愿自居下流,藏污纳垢而包容一切。所以老子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喝过水,滋养的身体然后带着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用水洗过,洗出脏东西流入下水道;对我们生命最重要的水从没有向我们收过任何费用,收费的永远是人。人类文明起源,大家记住了这些文化的名字,但是大家却忽略了,爱琴海之于古希腊,尼罗河之于古埃及,两河之于古巴比伦,恒河之于古印度,黄河之于中国的意义,而这些文化有的只剩下残砖断垣,有的只剩下风化中的遗迹,有的只剩下传说中的故事,可是河水依然不朽的奔腾着,这就是水的不争,水的永远利他而造就的不朽。

水利万物

       处众人之所恶,说的就是:万物赖以生存,可水总是身处于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下水道,臭水沟,阴暗低洼处,有时还会引起众人的厌恶,比如,天气太潮湿啊,地上有积水妨碍行动啊,江河湖泊发洪水啊,只有此时水才会引起众人的关注。所以,老子说:“水”几乎合乎于“自然之道”。要注意“几于道”,而不是说“水”即为“道”,因为《道德经》开篇提到:道,不可道也,可道者,非常道也

        并非说若水的德性,便合于道了。老子只是拿水与物不争的善性一面,来说明他几乎近于道的修为而已。那么水到底有哪些基于道的特性呢?老子除了特别提出他与物无争,谦下自处之外,还说了水的七个优点:

        

居善地

       居善地:地里泥土水分不足,只要他处的低,水就能供应它,让它滋润,以便生长东西;且只要水到的地方,就算再坏的地,很快也会改善变好。

        对人而言,如果善于自处,甘居下地,第一可以得到各方对其的滋养,第二也能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所以如果人要像水一样,先保持自身的谦卑放低身段,才能更好的改善自己,从而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

        心善渊:水本无心,但是,它总往低处走,总能去一些人之所不及之险要处,越积越深,则成了深渊。所以心善渊指的是,水之心向往深渊更善于积水成渊,积得越多越深,越能容纳,里面可以有更多的生机。

心善渊

       对人而言,如果把心境养的如水一般,则善于容纳百川,总是向着深处思考,深沉渊默。

       与善仁,“与”,给予,施与。“仁”,一视同仁,没有分别。水助长万物的生命,从来都是一视同仁,同样的给予,没有任何分别。如果一个人能在这一点上做的和水一样,那这个人就是圣人了。

       言善信,水不能言,然而水有声,永恒,坚定,不变的向着一个方向奔腾不息,故世人结知水之“信”。如果人能坚持执著于一个目标,自不待言,自成其“信”,因为你的坚定就是你的准则你的信誉

言善信

       正善治,“正”,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平,水无论处于何地,持平正衡,但要保持它是活水,只有活水才能产生更多的生机。人立身处世也一样,其身要正,且要保持活性,才能有更多的发展。

      事善能,水做过什么事?水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在做事,但是他能做的事太多了,清洗污垢,滋养万物,灌溉农田,水力发电,漕运交通...他都是默默的奉献却又无所不能,人如果能像水一样担当做事,调剂融合,无私奉献,在道家,此类人称之为“真人”。

       动善时把握机会,顺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外界之动荡趋势而动,跟着外界的静止状况而安详澄止。水无论怎么变化,怎么运动,永远都符合天时。

        老子用水讲了一连串人生哲学的行为大准则,如果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是完整而完美的,可是这实在太难了。不过如果能用这些准则来要求自己,哪怕是能满足其中的一项,也就可以树立典范而垂千古了。

谋圣张良

      汉初三杰之一,被誉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张良,在汉高祖刘邦心中他是第一功臣,封侯之时,张良说,“我在“留”这个地方和皇上会面,这是上天的安排,还请皇上给我封个留侯,食邑3万户太多,我不接受。”而张良在汉朝建立以后,晚年的境遇比另外两杰韩信和萧何要轻松的多,这就是“居善地”的道理。

        被后人称之为“孔圣人” 的孔子,在游学教徒上“与善仁,言善信”,结束三国乱世的司马家的司马懿,熬过四代主上,堪为“心善渊”的典范,每个朝代更迭后的大治,历史留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都或多或少有“ 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精神。  

冢虎司马懿

       近代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共同的偶像曾国藩,无论是做官,治学,还是为人处事和治军打仗,把水的这些特质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有人称其为“中国最后一个圣人”。

        最后,老子把这些水之道总结成两个字"不争",与物无争,与世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只要不争,就能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

        总结,我们现代生活应该如何做才能拥有像水一样的品性呢?

1、保持谦卑的空杯心态,无论何时何地,放下自己的身段,多做利他之事

2、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拓宽自己的心胸,少说多做,其身自正,其信自立

3、认清形势,顺势而为,顺时而动

4、无私奉献,一视同仁,不居功不自傲,不争不抢

相关文章

  • 上善若水的智慧

    【R:阅读原文片段】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

  • [上善若水]不争的智慧

    “水”——不争的智慧 古往今来,在历史的年轮里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痕迹,对于“水”的见解更是仁者见仁,智者...

  • 上善若水,智慧人生!

    冬日藜芦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世界上至善至美之德莫过于水: 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万...

  • 上善若水智慧——悟道箴言

    宅在家里,边做晚饭,边听齐善鸿教授的《道德经》,简单整理如下: 善,是对自己的好,不是对别人的恩. 善,是给自己机...

  • “上善若水”的人生智慧

    【读经悟道】 老子认为水至善,它甘心居下,谦卑自处,无言地滋润万物从不争利,它柔软无比,同时坚韧有力。老子认为它更...

  • 流传千年的四大智慧(三江.水之福)

    上善若水,有容乃大,大道至简,不忘初心 ,乃人生四大智慧语录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而深刻,上善若水、有容乃大、...

  • 四大智慧:上善若水,有容乃大,大道至简,不忘初心(转载)

    流传千年的四大智慧:上善若水,有容乃大,大道至简,不忘初心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而深刻,上善若水、有容乃大、大道...

  • 20230202坚持打卡第1190天

    学习水的智慧,无穷无尽,学无止境,上善若水,不断去学、思、悟、知、行!

  • ‖管理智慧分享‖上善若水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

  • 道家“上善若水”的人生智慧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善若水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lw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