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937311/0f8c0e9c453f8343.png)
从来没有想过,一直乐观生活的老妈会因高血压引发脑出血,而经历一次“鬼门关”。
2018年4月15日,早上接到老妈电话,说自己头疼不行……打120,给弟弟打电话,给姨妈打电话,联系所有安岳的亲戚,因为自己没在她身边。
定好机票,请好假,下午4点过抵达成都。
中途接到电话,县医院脑CT初步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存在脑动脉瘤,医院要求转川大华西确诊治疗。
![](https://img.haomeiwen.com/i7937311/b0c1e521357a5669.jpg)
脑出血病因:
与高血压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微血管瘤破裂等有关。
临床症状:
一般有头痛、呕吐、嗜睡和昏迷等。
危害:
脑出血患者常可出现偏瘫、言语功能障碍、精神和认知障碍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原本以为只是高血压引起的普通头疼,最多吃点药打点滴就能恢复,没想到会这么严重。
在医院陪护期间,再次感受到伴随父母年龄增长的无助和依赖。
4月16日,造影显示,老妈的脑里有4个大小不一的动脉瘤,需手术治疗,不然这些“定时炸弹”随时都会爆发,二次出血,死亡率是50%。
我们不能去赌这个存活的概率,只有选择手术将死亡风险降到最低。
手术途径有二:
1、开颅手术,将动脉瘤和血管的交界处,用夹子“闭合”起来。
2、微创“栓塞”,通过大腿动脉血管造影,导入微型材料(如针大小),经过血管引导至动脉瘤处,塞住。
![](https://img.haomeiwen.com/i7937311/ac49e76e46bab8e8.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7937311/6a29d04bd095bb15.png)
两种方式各有优劣:
开颅创伤大、闭合效果好;
微创创伤小、手术费用高。
考虑到老妈很爱美,开颅手术排除,我们选择了微创。
4月17日,星期二,阴。
早上,负责造影的医生组约谈,根据老妈的造影图像,血管路径很不好,弯道太多,在造影时就已经无法上去,更别说微创导入材料。建议开颅手术,因为微创失败率很高,可能到时候既花费了微创的钱,还得再挨一刀。
幸运的是,老妈的动脉瘤在右前额,不需要剃头,只需要将前额刘海剔除一部分。
4月17日下午14点过,老妈被推进手术室。我跟她说:你不要怕,现在医术这么发达,肯定没问题,头发也会给你留下,只剪刘海……
手术期间,我因为晚上照顾她,没睡好,去闺蜜家休息了会。
19点过,回到医院,老妈出了手术室,刚到病房。
麻醉药性还未过,因为怕她无意识碰到伤口,医院用了约束带。
我握了握她的手,冰冰凉。
弟弟嘱咐我,医生让我们随时叫一下她,以免沉睡过头,麻醉剂损伤到大脑。
等老爸和弟弟去吃晚饭,我叫了她一声,她微微睁开了眼,看着我,我问她我是谁,她有气无力的声音却也回答正确。
手术当天,我继续守夜。
要守着液体,随时察看她的情况,偶尔打盹,醒来基本靠闹钟,每半小时闹一次。
4月18日,术后反应:眼睛肿了。
4月19日,术后反应:发高烧。
随时帮她擦脸、擦身体,终于在4月20日,眼睛渐渐消了肿、烧也几乎退了。
鉴于老妈作为病人十分有情绪,请的护工她甚为不满,说她们力气大,对护士也是脾气不好,说她们不把自己当人看。
4月23日,术后情况良好,转康复医院。
老妈住院记事:
手术后,一小时,在病房里。
她说:我没有怕,我很勇敢哦,我给自己加油,我想着你还没结婚,我一定不能就这么走了,所以我给自己加油,说一定行。
她说:我在手术室那边,好冷啊!那些护士把我推过去,就不管我了,后来有个打扫清洁的大妈路过,我就问她“他们是不是不要我了?”那个大妈说“咋可能不要你嘛,这哈儿先等到起,里面还在做手术。”后来又来了一个男医生,他拿着剪刀,他吓唬我说“我要给你剃头发了?”我恨了他一眼。
她说:打了一针麻药,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在手术室那边,还有个一岁多的小孩,也要做手术,好可怜,两只脚还在空中晃晃悠悠的。
手术后,第三天,她想吃冰棒。
她说:你们就给我买嘛,我心里火辣辣的,只要吃那个就舒服了……我不吃,就舔一舔。
我当然没同意。
她当着我的面,跟老爸说:老头,你待会儿去给我买哈,就是那个“老冰棍”,上面有三个字,你记到嘛,你等会儿偷偷地去给我买哈。
后来,老爸给她买了一支“雪之恋”。
手术后,第四天,她说好热,要扇电扇。
之前从闺蜜家拿来了一个电扇,一直没用,医院这两天已经开了空调。
我不给电扇,怕给扇感冒。
她就瞪我,一直瞪我。
后来,把风扇给她插上,才几秒钟,她就说:嗯……这下好了,凉快了。然后秒睡。
我偷偷把风扇关掉,她也没有被热醒。
再次验证了“望梅止渴”功效:“望扇止热”。
行善积德,是平衡生命的最好方式。
第一次脑出血的死亡率是10%,老妈成为了90%,而且在病发时,她还有意识打电话,且没有摔倒,这份幸运来自于她平时的乐善好施、热心待人。
从今天起,抄一百遍《心经》,为父母消灾解难。
也感谢这两周,发给我红包、让我给老妈买棒棒糖的7、月月……还有关心老妈的亲朋好友、007各班班长……我会在抄《心经》时,默念你们的名字,为你们的父母祈福。
也感谢一直支持我简书的好友,原本我只更公众号的,最近发现喜欢上了简书。谢谢你们的赞赏,所有的赞赏70%会捐入“久牛阳光成长基金”,买学习用具到贫困山区学校,剩下的30%会孝敬太后娘娘(老妈)。
![](https://img.haomeiwen.com/i7937311/855bca97aac4375a.jpg)
网友评论
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越发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所以放下了好多事情去接触中医,以阿俊的领悟程度,我想自学成医也不难。
抱抱亲爱的俊蓉~你也要注意休息~
在此也祝阿姨早日康复🙏🏻🙏🏻🙏🏻
有心之人,处处皆学问。磨难是上帝化了妆的祝福。再次感谢遇见。祝一切安好。
文章题目:住院二三事
文章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71d3abcf66d?utm_campaign=hugo&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content=note&utm_source=weixin-friends&from=groupmessage
亮点:将文中那些拗口又晦涩的医学术语深入浅出,尾尾道来,让我们这些医学小白也能听得懂、看得明白,俊蓉班长的写作能力和实力可见一斑,足见不一般。(被称为“段子手”的你,名不虚传。)
建议: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在医院陪护期间,再次感受到父母年龄增长带来的无助和依赖。”
从句子拆分来看,“无助”的主体是“年龄增长”,“依赖”的对象是“父母”,将“父母年龄增长”一个主体支解为“无助”和“依赖”两个分支,似乎没能涵盖完全。建议将这句话改为“在医院陪护期间,再次感受到父母及其年龄增长带来的依赖和无助”要更恰当。
感受:作者在本文中,通篇没有提到一个“爱”字,但让读者脑子蹦出满满的“爱”:
1、作者老妈想吃“老冰棒”牌冰棒,作者老爸却买来“雪之恋”牌冰棒,这不是违愿,而是借物传情。这是夫对妻的“恩爱”。
2、作者老妈想扇电扇,作者却没答应,怕给扇感冒。这不是不给如愿,而是考虑到后果作出理性的选择。这是女对母的“珍爱”。
基于以上两点,足见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读俊蓉班长的这篇文章,让我想起那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着父母健在,好好孝敬父母,尽这份义务和责任。
最后,祝愿俊蓉妈妈:身体健康!早日康复,让俊蓉能尽早分享爱美的你的照片,给96班战友报喜讯,给007er报平安!
【我的收获】
1.感知当下就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命题,生活即过程,感知即成长,所有经历的事,尤其是经历的大事,刻意地感知并复盘,就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班班对细节的感知,让人动容。
2.感恩生命。人生数十年,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意外之事也常常不期而至,但珍惜生活,珍视当下,存善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一念一世界,善良之人会在更大概率上活在一个善良的世界。
3.配图精美专业,也是服了。
【我的建议】
从纪事角度看,本文已无可挑剔,但从对读者有用角度而言,如果能够综合此次经历中了解到的预防知识,梳理出几条知识和建议,那就更棒了:
1.老人通常会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这些意外?
2.如何预防这些意外?
3.作为子女,需要从哪些方面注意?
【总体感受】
感知、记录并思考当下,就是刻意练习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基石。很多战友在写作中常常感到没有什么好写,班班在这里就给出了很好的示范。
记得成甲在《好好学习》中说过,通过记录把自己的经验转化成案例,并进而提炼出知识或原则,就是我们成长的加速器。
生活就是一本大书,很多经历都可以成为案例,通过刻意感知、记录和反思,相信可以历练出越来越多的人生智慧。
总之,感恩生活,感恩007,感恩在这个美好的春天,遇到聪慧有大局、践行有细节的俊蓉。
感恩你为96班付出的,永远不会忘记,你在看护守夜的时候还记挂着96班的事情-----见缝插针的写班级未践行红包制度,于4月16日凌晨1:06发给我《【96班久牛阳光成长基金】未践行红包制度》,让人感动、动容。请允许我代表96班全体战友,向你说一句:班长,我们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