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329222/03e04e8d830d2753.jpg)
一天的时间,就在鲁迅的《彷徨》和阿城的《棋王》里不知不觉的过去了。
端坐在阳台里,一读再读鲁迅的作品,心情也随着对文章内容的深刻领悟,更加的悲凉与无奈起来,感觉就如今天的天气,阴沉而烦闷,甚至有些喘不过气来的挣扎。
读鲁迅的《彷徨》,我是从后面往前面倒着读的,尤其是看了《离婚》《弟兄》《伤逝》和《孤独者》,更加感受鲁迅笔触的深刻,精炼与入木三分,更为那些苦难,那些无助,那些自私和那些卑微的生命,深感叹息,无奈和悲凉……
尤其是《伤逝》,涓生与子君的爱情 ,终究在小文人的小资情调里,在理想与现实里,在温饱与浪漫里,在倦怠与琐碎里,结束了他们的短暂的爱情生命,也终结了子君年轻的生命。
读着这部小说,不由自主的想到三十多年前,我上初一的时候,在中学校门外的电影院里观看《伤逝》的情景。记得那时候,在我被剧情感动得泪流满面的时候,却看到很多的观众竟然嚷嚷着说“看不懂”,中场就拥挤着离开了电影院。我木然至极,我被电影里唯美的独白和哀婉的画面深深的感动着。而他们……我感觉那些离场的人们是那么的不可思议。现在想想,也奇怪自己当时的那份感动,真的非常的超出现在的想象。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爱情”的年幼的我,为什么竟然对电影里的情节产生如此大的触动,进而有了如此刻骨铭心的深刻领悟?现在想想,大概是上苍在我的灵魂里注入了太多的感怀悲悯的悟性吧……
重读《伤逝》,无需细心留意,每个人都会发现,小说的开头,就已经注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这,就是鲁迅的高明: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紧接着, 鲁迅这样写道“……依然是这样的破窗,这样的窗外的半枯的槐树和老紫藤,这样的窗前的方桌,这样的败壁,这样的靠壁的板床……”
你看,涓生回忆里的往事依依,就在这细腻的笔端,如溪流一般缓缓的流淌着。在这细腻的观察与描写之中,让我不由得想象着涓生的“悔恨”,涓生的“悲哀”,涓生的“悲凉”,还有涓生的“懦弱”,涓生的小文人的“无奈”。
于是三十多年前那部电影里的画面,竟又如此清晰的展现在我的眼前……
读着读着,心情竟然再次的悲哀压抑起来。于是,老方法,再缓缓气,读点别的。那就继续来读阿城的《棋王》吧。好在,很快,我就深深的迷醉在阿城小说那形象流畅的叙述之中了。
读累了,抬头看天的刹那,窗外的阳光竟然挣脱了乌云的纠缠,竟金光灿灿的斜斜的射入我的窗台,一颗心,顿时明朗起来……
我想,让我不由自主的融入其中的,让我忘记时间忘记吃饭的,就是文学,就是这份永恒的魅力给予我的迷醉!我再一次深深的走进了作品,我再一次深深的走在小说所描述的时代。我高兴,我悲哀,我绝望,我飘飘欲仙,我忘乎所以……我与作品同呼吸共命运。此时,我变成了作品里的某某,也正在经历着相似的某某故事……于是,我歌,我舞,我彷徨,我迷醉,我呜咽,我叹息,我沉思,我悔恨,我觉醒,我奋进……
真的希望有一天,我也有深深浅浅的文字,能够给阅读它的人们,带来这样的灵魂的震撼与享受……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可是,对于伟大的作品伟大的灵魂来说,创造这份伟大的人们,终究在不朽的作品里厚重而永恒的活着。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29222/a3da9b28c13c2bb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