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开内厂的行为,本应成为全民公敌。
可看到他连房子都是找官兵自己盖,还跑去找车马行的苦哈哈谈生意,厂、卫便轻视起来,觉得这威武伯根本没能力翻云覆雨。
李东阳也送了个好助攻,他让其他大学士和手下文官对内厂多开绿灯,当然他也不是纯好心,而是想让杨凌跟东厂去抢司礼监手上的税赋权。
天下赋税,三分归户,七分归厂,如果杨凌能把这块肥肉抢到嘴,还正好两败俱伤,外廷岂不是正好将赋税全部收回户部!
不过这些人万万想不到,杨凌固然能抢赢,但他可完全没有两败俱伤,而是会继续做大做强,大到厂卫跟外廷都动摇不得!
为了搞点管理层,杨凌特意将锦衣卫千户吴杰,鸡鸣驿黄县丞,锦衣卫千户于永请回。
吴杰坐镇中枢,任大档头。
黄奇胤、于永是二档头。
神机营三位都司做三当头。
柳彪、杨一清两位跟班成了掌刑千户,余者各司其职,基本还是锦衣卫和东厂那一套体系。
开张没几天,杨凌的敌人们便皱起了眉头。
于永的业务能力完全超出他们想象,不仅盘活了各地商业,内厂还趁机用驿站运起了货物,而且利润极高。
靠商人们自己,不仅要交各种买路费,还要各种疏通关节,费钱费力,如今内厂主动帮忙,有赚无亏,自然是都想拼命往这里挤。
其实明朝的驿站,还有早期的下西洋,甚至陆路商业,都是极好的商业开端。
可惜统治者还在信奉儒家那一套,没有意识到商业对社会的巨大推动力。
看作者这么做,好像很简单,但思路这个东西,不捅破窗户纸,当局者真的很难发现问题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