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气疗法
氧气疗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缺氧程度的判断
(1)轻度低氧血症:PaO2>6.67kPa(50mmHg),SaO2>80%,无发绀,一般不需要氧疗。如有呼吸困难,可给予低浓度低流量(氧流量1~2升/分)氧气
(2)中度低氧血症:PaO24~6.67(30~50mmHg),SaO260%~80%,有发绀、呼吸困难,需氧疗
(2)重度低氧血症:PaO2<4kPa(30mmHg),SaO2<60%,显著发绀、呼吸极度困难、出现三凹征,是氧疗的绝对适应症
三、氧疗方法
其中氧气浓度与流量的关系:吸氧浓度(%)=21+4×氧流量( L/min)
四、氧疗副作用
当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可能出现氧疗副作用。常见的有氧中毒、肺不张、呼吸道分泌物干燥、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呼吸抑制等。
五、评估
核对医嘱
床号、姓名、住院号、病情、氧流量、给氧时间
自身准备
衣帽鞋整洁、修剪指甲、七步洗手法洗手
用物准备
氧气筒(满)、氧气表、湿化瓶、通气管、蒸馏水、鼻氧管、扳手、小药杯(内盛温开水)、棉签、弯盘、纱布、手电筒、输氧卡、笔
患者评估
核对患者—核对床号、询问姓名、检查手腕带
评估患者缺氧的症状和体征
解释给氧的目的和意义,取得患者配合
检查患者双侧鼻腔并清洁
环境评估
无明火、远离热源
六、实施
检查氧气筒,开总开关,冲气门,关总开关
接压力表并旋紧
接通气管、湿化瓶(内装1/3~1/2蒸馏水)
检查是否通畅,有无漏气(关小开关→开总开关→开小开关→关小开关)
连接鼻导管于湿化瓶,开小开关、调节氧流量
湿化及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
带鼻氧管(将软鼻塞置于患者鼻腔并固定)
记录上氧时间、悬挂输氧卡;用氧指导、整理患者;垃圾处理、洗手;观察病情
1.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用氧过程中注意“四防”(火震油热),嘱同病室病友及家属勿抽烟、使用明火
2.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能擅自调节氧流量
3.吸氧管路防脱管、防折管
停氧
拔出鼻导管,擦净鼻部
(关小开关、关总开关、再开小开关放余气、最后关小开关),分离导管
记录停氧时间,取下输氧卡
整理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健康教育
卸表、用物处置、洗手、记录
流程小结
上氧:开总开关、吹气→接氧气表→接通气管、湿化瓶→检查→接鼻氧管于湿化瓶 →调节流量→检查并湿润→戴鼻氧管三部曲→记录上氧时间→整理患者、宣教→用物处理、洗手
病情观察
停氧:核对医嘱、四项评估→撤鼻氧管三部曲→关开关→记录停氧时间→整理患者、宣教→卸表、处理用物、洗手
开关:先开总开关,再开小开关(开总开关之前确保 小开关关闭);先关小开关,再关总开关(再开小开关放 余气,再关小开关)
流量调节:先开氧气,再戴鼻氧管;先取下鼻氧管, 再关氧气;中途需要调节氧流量,应取下鼻氧管再调节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氧气筒应放于阴凉处,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至少距火炉5M、暖气1M。氧气瓶搬运时避免倾倒撞击。
2.用氧过程中,应经常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每4小时检查1次氧气装置有无漏气,鼻导管是否通畅等。
3.持续吸氧者,注意检查面部、耳廓皮肤受压情况
4.常用湿化液有冷开水、蒸馏水。急性肺水肿用20%~30%的乙醇,具有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肺泡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的作用。
5.用氧气时,应先调流量后插管上氧,停氧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开错开关,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组织
6.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0.5Mpa即不可再用,以防止灰尘进入筒内,于再次充气时引起爆炸。对未用或已用完的氧气筒,应分别悬挂“满”或“空”的标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