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优质文章精汇散文
但将世事花花看,莫把心田草草耕

但将世事花花看,莫把心田草草耕

作者: 二月春熙 | 来源:发表于2018-01-04 00:44 被阅读0次
    图来自电影《绿地黄花》

    今日微博新闻:12月31日北京林业大学9名大四女生结伴乘坐面包车从哈尔滨前往雪乡的途中,遇车祸4死5伤。这几名花季少女中有即将出国留学的、保研的,进入职场的。她们灿烂生辉的人生才刚刚升起,就已陨落。一个本可避免的车祸,机缘巧合,让这些如花的生命定格在22岁这一年。命运的玩笑不能这样开,这样太沉重,让人难以接受。

    今天去探望了一个快二十年没见的亲戚兼儿时的玩伴。他,比我大一岁,正当盛年,突然间就得了怪病:身体极度的劳累、乏力、呼吸困难,好好的一个人,转眼间就住进了重症监护室,靠呼吸机维持身体机能,西医称这种神经功能障碍症比器官性病变更难治愈。我实在不愿意将眼前这个全身浮肿、头发花白、说两句话就气喘吁吁的中年男,与脑海中那个曾经风华正茂的青葱少年联系起来。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一方面感叹造化弄人,一方面又领悟到生命的脆弱。曾经那么健康茁壮,现在却随时有性命之虞。当死亡的恐惧袭来,我突然觉悟,有必要好好正视下这个话题了。因为,过去已注定,现在正在经历,未来太难测!

    何曾几时,“死亡”,离我们这么远,尚未衰老的我们从来未想过这个沉重、颓丧的话题,一方面是基于“怕死”的本能,采取的一种逃避措施;一方面,我们渴求享乐与欲望的满足,我们渴望物质世界的体验。我们有那么那么多的欲望和梦想,否则我们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快乐,而这些欲望和梦想需要时间来承截,需要我们的仓促而短暂的生命尽可能地延长一点儿。

    虽然刚刚学完厚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应该有唯心主义思想,恕我对哲学家的不敬,我诚言坦白在我思想的深处,仍然受宗教宿命论的影响。我认为,我们人的生,是绝对的被动;生的对立面——死,也绝对被动,当然自我了结那类不算。我们糊里糊涂的降生,糊里糊涂的成长,也糊里糊涂的老去,当然有些时候也会糊里糊涂的夭折。宗教把这称为“命”或者“运”,而大数据时代,把这称为“算法”,或者叫“概率事件”。

    人生多悲喜,慎重对待生命的人,往往会寻求一种比较合理的人生态度。记得去年在《得到》APP上听古典老师的专栏,他讲过一个关于“直视娇阳——直面死亡”的话题,值得深思。我们常说的三观,指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古典老师告诉我们另外一个“生死观”,它和“人生观”、“价值观”组成新的三观。他认为,人只有经历过生死以后才会大彻大悟,只有与死亡接触过的人会才会重新认识自己,审视人生。人,也只有深刻理解了生死观,才可能有完美的人生观,然后才有坚定的价值观。

    是的,我们被动的、冥冥中被牵引的命运不受自我控制,我们从不曾预测何时生、何时死,我们活得恣意骄躁、飞扬跋扈,昏昏沉沉又浑浑噩噩,短暂的一生或困于情,或缚于利,又或被父母安排……大多时候,我们跳不出自己原生家庭的境界,不明白自己生为人的使命和归宿——终还是要获得心灵的自由。正如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古希腊哲人说,悲剧能净化人们的灵魂。我想说,死亡也同样能净化人们的灵魂。这种终于净化的形式,往往比悲剧更深刻,更能触动灵魂。正如牧师坟前的祈祷文那样:“Earth to earth, ashes to ashes and dust to dust ,in sure and certain hope of the resurrection to eternal life 尘归尘,土归土,让往生者安宁,让在世者重获解脱。”

    很喜欢古典老师的那句话:“死亡如骄阳,虽然直接看刺眼,但是背过身去,就永远站在自己的阴影之中。只有我们真正对死亡say hello,才有机会对它say goodbye。”

     佛家也有一句类似的语言:“但将世事花花看,莫把心田草草耕。”意为,慧命的增长,与心田的净化、提升紧紧相连,我们应该勤奋敬慎,不管晴雨寒暑,无一日或忘、懈怠。

    避免当生命终结时后悔的最好方式,就是把今天以及以后的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活。

    这是我的生死观,你的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但将世事花花看,莫把心田草草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sl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