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再过一百年,地球人最爱读的中国古典小说还是《西游记》。理由有三:不需要注释;没有国界;想象力丰富。
一部《西游记》虽然反映的是神仙鬼怪,但实际上折射的仍是现实世界,或者说教的仍是世俗的道理。
佛经中讲述的佛界是平等的,可西游记偏偏把佛界设计成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组织;佛经上讲修行不要执着,可西游记偏偏把唐僧设计成一个坚定执着的取经人;佛经上讲普度众生,可西游记偏偏说取经是唐太宗解灾之用;佛经上讲明心见性、自证成佛,可西游记偏偏说唐僧见如来后倒身便拜,由如来封授职位而成佛。
整部西游记讲的是取经,到最后悟空、八戒、沙僧修成正果之时,依旧不会念经。
依作者吴闲云的观点,原著作者看起来是在写宗教里的修行与信仰,实际写的是唐僧等人因有利可图,如何利用各种手段找到圈子、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如愿以偿获得组织编制的故事。
再发挥杠铃的精神较真一点,即便是孙悟空的抗争精神,也是佛家所坚决反对的事情。
故,《西游记》实际上讲的就是世俗,或者说,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环境。
还是一本不错的书,可以提醒你注意到《西游记》曾经没有注意到的一些细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