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给孩子多一次选择、多一份保障、多一条路!
随着高考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等招生选拔模式在重点大学招生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因此受到了全国范围内中学、家长和考生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近几年,通过裸分上名校的比例越来越低,很多家长更愿意给孩子的名校之路买个双保险。
自2003年开始以来,自主招生报名人数已经由2016年的52万人,2017年的60万人,激增到2018年的83.7万人次......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考生参加自主招生呢?参加自招对考生来说有哪些益处呢?会不会影响文化课成绩呢?
1、为什么参加自主招生?
现在的信息传播越来越发达,网上关于自主招生的搜索多达千万条,家长想不知道都难。但升学途径千千万,为什么独独自招深受考生关注呢?
目前而言,想上一所好大学大致有以下几条路可以走:
一是通过裸分参加全国统考;
二是自主招生;
三是高校专项计划;
四是文体特长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
五是保送生;
六是艺术类招生;
七是空军招飞;
八是港澳台侨招生。
在这八条升学路径当中,自主招生是高校最喜欢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也是适用人群最多的高考升学捷径。通过自主招生,学生可以获得优惠政策,实现低分上名校的梦想。
通过高考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之后,可以得到相应的高考降分政策,一般可享受降低十分至几十分录取的优惠政策,另外还有专业选择方面的优惠。
高校对于获得入选资格的考生,会给予不同优惠幅度的志愿优惠。通常自主招生志愿优惠最少为模拟提档线下 5 分录取,最高可降到一本线录取。另外,对于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特别突出的个别优秀考生一本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下破格录取。可以说,优惠力度很大。
2、参加自主招生有哪些好处?
随着近年来高考试题难度的逐年降低,考生高考成绩逐渐趋向扁平化(尤其是高分考生),高考选拔的区分度在一定程度上将减弱。在此种大背景大趋势下,自主招生不管是对于考生进入理想名校还是高校选拔优秀生源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给高考上一个双保险,增加进名校的机会
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如果获得高校的自主招生预录取资格,将在高考时享受高校降5-60分录取优惠,优秀者可降至一本线录取的优惠。在现今高考试题难度降低,高考成绩区分度不大的情况下,5-60分的加分优惠无疑是能决定考生高考成败的。
此外,自主招生可以给高考加一个双保险。有些学生平时成绩很好,可能高考时会有些小失误,那么一定的自主招生优惠将是最好的保险。当然还有一部分考生的成绩可能和心仪的高校录取分数线有一定的差距,可以通过自主招生优惠,最终进入理想高校。
增加考生的阅历,提升自身素质
自主招生在选拔考核时,通常会涉及笔试和面试。这些考核项目通常难度大于高考,而且考核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尤其是自主招生面试,考生除了需要掌握文化课知识外,天文地理、时政经济等各领域都需要有所涉猎。因此,考生需要提前准备,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及知识面。
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招生面试的时候,考生会有机会和名校的专家教授进行直接沟通交流,探讨问题。这对考生今后的规划和发展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为学科特长和创新型人才创造了机会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单看高考选拔,注重的是综合成绩优秀者胜出,而有些考生具有数学、物理等某些学科方面的特长,但是综合成绩薄弱。在以前,这部分考生很难通过高考进入理想名校。
而自主招生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让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型人才得以展现优势。更重要的是,通过高校自主的考核选拔,更能在高考基础之上选拔出适合高校培养的优秀人才。
3、参加自招会影响成绩吗?
国家实行自主招生,就是为那些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那些总成绩不是很好,但在某一学科非常突出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升学途径。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虽然很多学生和家长都知道参加自主招生可以获得10-60分不等的降分录取等优惠,也确实抓住了这一机会。但仍有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与自主招生失之交臂。原因是,他们认为,准备自主招生定要参加一些比赛呀,奖项呀,这会占用一部分精力,从而导致文化课下降,影响高考。其实,这是对自主招生认识存在误区。
首先,在准备自主招生的整个过程中,只占用了学生10%不到的精力,大多数申请材料是可以由家长帮着去准备的,学生只要抽出一些时间去参加高考之后的复试就可以了。
其次,只要定位准确,自招与文化课成绩不但不会冲突,反而会增强学生提高文化课的自信心。
一图看懂自主招生定位、要求、步骤
自主招生有关竞赛详解
1、“五大学科竞赛”指什么?
五项学科竞赛是指数学、物理、信息学、化学、生物五门学科。
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联赛CMO
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CPhO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CBO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CHSBO
这些联赛的获奖结果得到大部分大学承认。国家每年还会从获奖者中选拔出最优秀的部分学生,以国家队名义集训,并全部直接保送。
因此,这五科竞赛非常受大学重视,被称为“五大学科竞赛”。
建议有潜力的考生与家长在高一、高二及高三上学期及时关注并适时参加,但不要过于沉迷,在能力范围内适当参与即可。
2、什么叫省一、国一、集训队、冬令营?
其中第一行是省级赛事(获奖者称省一、二、三等奖),第二行是国家级赛事(获奖者称国家一二三等奖;部分一等奖得主进入国家集训队,可无条件保送)。
3、每年有多少人能获得“省一”?多少人能获得国一?
一般而言,每个省份每年每科竞赛有100人左右(80-120名)的省级一等奖;每科还可有10人左右(8-16名)进入“省队”,有资格参加国家级赛事。
只要参加国家级赛事,就至少能获得国家级三等奖。获得国家一等奖的人数每年不一定,各省因其竞赛实力差别人数不一。
4、文科生没有竞赛,怎样获得自主招生的资格?
文科生可以通过参加英语、作文比赛获得自招资格,大部分高校认可的作文比赛有:
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创新大赛、“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创新英语作文大赛、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等等。除此之外,部分高校还会认可辩论赛的奖项。
了解完自主招生的基本规则后,那2019年又该怎样报考院校呢?以下从自主招生考虑的因素、报考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来为你详解。
定位考虑因素
院校选择之所以难,主要是因为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生成绩/院校往年分数线
2、获得奖项
3、校招生条件
4、高校限报情况
5、高校优惠政策
6、考生兴趣特长
定位步骤
定位自主招生院校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那么到底该如何来操作?以上因素应该哪些先考虑,哪些因素可以后考虑?
首先,确定自身成绩及高校往年录取分数线
考生成绩主要看高三阶段成绩平均成绩,对比查看本分数段本校考生往年的毕业走向,在此期间,明确高校往年在本省市的录取分数线及录取排名。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一轮院校筛选。
第二,明确考生的兴趣爱好
了解考生特长及未来想要就业的方向,确定第一轮筛选院校地址及优势专业。结合考生兴趣及未来就业方向进行第二轮的筛选。
第三,明确目标高校往年的招生条件
因高校招生简章暂时未出,建议重点参考高校2018年招生条件,结合2017年招生条件做适当调整。
在符合招生条件的基础上做第三轮的筛选,在此需要重点注意的是,高校招生条件每年或许有微调整,具体以当年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第四,明确高校限报及优惠政策
在尽量符合招生条件的情况,结合目标院校限报情况及优惠政策,最后确定3—5所目标高校,在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发布后,大家就需要重点关注自己前期定位院校的招生情况。
定位策略
在实际的备考过程中,我们一般建议考生采取“冲稳”结合的策略会推荐考生两类目标院校,一类是要比考生平时学习水平要高一些的院校,一类是跟平时学习水平相当的院校。而不能选择高考成绩要求太高的院校。
选择比水平要高的院校的优点:
是可以最大程度地用足考生的“裸考”实力,考分一点都不浪费,有机会上更好的、更满意院校,在考生不特意挑选专业条件下是一个特优的选择方案。
缺点是考生可能不能进入自己理想的专业,存在专业调剂的风险。
选择跟水平相当院校的优点:
是比前一种成功的把握要大得多,当然可以说风险也小得多。最大的好处就是争取第一专业的机会大大增加。
缺点是很可能会比录取分数线多富余几分,似乎有点“浪费”。特别是在考生超常发挥的情况下更会感觉如此。
定位需要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院校选择前,一定要参考前一年的该校的自主招生报考条件,综合评估自身的条件,未免无法达到初审要求。
1、自己获得奖项是否能达到高校要求
在每年自主招生报名之际,有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自己的奖项类型或者是奖项等级是否符合院校要求,自主招生在线团队建议大家,在报考前,一定要确认自己的奖项等级。
2、自己所获得奖项高校是否认可
很多考生奖项符合了高校招生条件,但是不确定高校是否认可,例如:高校招收发表过省级或者是国家级刊物论文的考生,考生发表过论文,但是不确定高校是否认可自己所发表的论文类型。
此种情况,建议在报考前咨询高校招生办或者尽量选择与论文发表相关的专业。
3、提前了解高校院校限报及专业限报数量情况
2018年高校自主招生一般限制考生报考院校及报考专业数量,普遍限报2-3所,目前无法预测2019年限报情况,具体需等到2019年自主招生报名开始时,才会知晓。
高考生涯准备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早开始,早准备,时间充裕,效果就会更好,有些材料是需要从高一开始着手准备的,孩子进入高三后学习任务紧张,压力会不断增加,有些孩子就会感觉力不从心,对于那些不愿意操心的家长来说,签保过服务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2019新高考来袭,现在不准备,真的来不及!!!
有需要联系1339529058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