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听电台播讲《三国演义》,讲到云长被东吴所杀,刘备倾全国兵力攻打东吴为云长报仇。起初孙权想跟他讲和并愿意送还荆州,但刘备不接受东吴的和好,发誓要消灭东吴才能解心头恨!刘备这个做法非常不智!首先,兴兵远征,劳师动众。费人力,费钱粮,令国内的生产力下降;第二,他要消灭东吴才罢休。但,东吴会那么容易被消灭的吗?若他们那么容易被灭,他们会存在那么久?第三,把东吴逼紧了,他们会狗急跳墙,豁出去反击。须知,人当面临生死存亡,就会爆发前所未有的潜能,何况是一个国家。事实证明,东吴不是省油的灯。第四,拒绝东吴的和好,意味着拒绝了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夺回荆州的机会。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场战争的结局,刘备兵败如山倒,不仅什么都得不到,反而折损了几十万将士,最后郁郁而终。
我觉得刘备正确的做法,是接受东吴的求和,然后要求他们割地赔款,用他们赔偿的金钱发展国内的经济。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待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做后屯再考虑出兵也不迟。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得不佩服刘关张三人的兄弟情,深厚得尤胜亲兄弟。从桃园结义一路走来,十几年来他们真正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若三兄弟同桌吃饭同床睡觉不能很好说明三人感情深厚的话,那么,当年云长不得已降曹之时,曹操待云长如上宾,对其封侯拜爵,赏金赐银,最后云长依然过五关斩六将弃曹而去回归刘备身边;当得知云长被杀,除了刘备伤心欲绝,张飞也痛苦万分。张飞泣求刘备务必出兵为兄弟报仇,并因为急着要军队在两三天内做好上千件白袍白甲以便挂孝出征而被部下杀害(张飞下达造白袍白甲的命令后,有两名部下向张飞报告两三天内难以完成任务,希望张飞能宽限几天。然而张飞报仇心切,不仅不同意,反而大发雷霆痛骂了那两个人,并狠狠痛打了二人。那两个人觉得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为了避免到时因为交不了差而被张飞再次责罚,于是他俩先下手为强,半夜里趁张熟睡之际杀了他,取了张飞首级连夜投奔东吴。刘备在出兵之前便痛失一名猛将,而且还是兄弟,加上云长的死,无疑是雪上加霜,对士气大大不利)。刘备呢?兄弟被害,无论付出多少代价都要为他讨回公道,尽管这个代价太大而且非常不智。以上种种,可以看出他们三兄弟的感情不是因为富贵而建立,更加没有发生“共患难易共富贵难”的悲剧。
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能够像他们三人那样呢?无论多么亲密的关系,一旦出现利益冲突,亲人之间都会反目成仇,何况朋友?
儿时接触《三国演义》,起初也是听电台播讲,后来讲到彝陵大战,我深深被吸引住了,于是拜读了原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