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项目管理这些事儿
项目管理说事--夷陵之战的启示

项目管理说事--夷陵之战的启示

作者: 小名一峰 | 来源:发表于2016-08-05 12:51 被阅读123次
    111191.png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最后一场,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公元219年,孙权偷袭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张飞为先锋,但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疆杀害后投吴。孙权闻刘备来伐,遣使求和,备不许。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在夷陵一带“火烧连营七百里”,打败蜀军。

    二、 夷陵之战的结果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最大原因是为关羽报仇,不负“桃园结义”之情,但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小说中损失115万(失荆州40万+夷陵之战75万)。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此战两国实力都受到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

    刘备兵败退守白帝城后次年四月去世,蜀汉军政大权全部托付于丞相诸葛亮。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这场战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真正进入“三国鼎立”时代,彝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三、 问题的提出
      夷陵之战前刘备集团的组织建设用项目管理理论看,重新梳理如下:
      1、诸葛亮出山前:刘备基本是董事长兼项目管理,既是决策层又是执行层,亲自带队伍。
      2、诸葛亮出山后到夺取荆州:刘备基本属于董事长,进行决策,诸葛亮是决策层兼执行层,仔细体会,诸葛亮的职务相当副董事长兼项目经理。注意诸葛亮的授权从博望坡军师初用兵开始。
      3、夺取荆州到刘备称帝:延续前期的组织关系,配合更加融洽,董事长和项目经理各司其职,项目经理的能力充分发挥,董事长对项目经理基本是言听计从。
      细读《三国演义》,夷陵之战结束后,许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夷陵之战是三国时代的“三大战役”之一,且此次战役由蜀国发起,诸葛亮作为蜀国团队的项目经理,为何不参战?这是否是导致蜀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四、 诸葛亮不参战的原因
      蜀国“失荆州”后,在“伐吴”还是“伐魏”的争论中,分为两派,即理性派(理想主义)和个感性派(感情主义),诸葛亮属于理性派,不参战的原因如下:

    1、目标之争:关于“失荆州”后,蜀国高层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即“伐吴”还是“伐魏”的问题,诸葛亮绝对是坚挺“伐魏”目标,因为“隆中对”的最初目标就是联吴抗曹,但刘备由于关羽被东吴杀害,尤其过不了“桃园结义”的感情关,坚决“伐吴”,而在目标之争的过程中,刘备的支持者寥寥无几,前期的张飞、廖化,后期的关兴、张苞等,更多的是从个人感情角度出发。此时,诸葛亮相信自己是正确的,但刘备已经到“仇令智昏”的程度,完全听不进不同的意见,最终诸葛亮保持“沉默”。

    2、收回授权:诸葛亮的授权从博望坡军师初用兵开始,基本一直是以“军师”的身份担任项目经理,并执行项目团队的指挥权,到“失荆州”后,刘备多次提到自己亲自提兵“伐吴”,变相的说明自己御驾亲征,为关羽报仇。刘备此时已称帝,实际已经收回诸葛亮指挥团队所拥有的项目经理的指挥权限,至少在“伐吴”事件上是这样。

    3、君臣离心:项目团队最怕离心离德。从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对诸葛亮基本是言听计从,但到“失荆州”后,在“伐吴”还是“伐魏”的问题上,刘备有点一意孤行的意思,诸葛亮做为项目经理,多次苦劝,看刘备的表现和前期的从谏如流简直判若两人。到最后秦宓劝阻刘备,刘备欲斩,诸葛亮上表求救,结果刘备看后:掷表于地曰:“朕意已决,无得再谏!”遂命丞相诸葛亮保太子守两川。此时,诸葛亮对“掷表于地”做何感想?估计心中只有无语泪千行啦。

    4、猜忌之心: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从前后判断,本人分析已经有了猜忌之心,原因如下:①刘备称帝后,在“伐吴”和“伐魏”的问题上,诸葛亮和群臣意见一致,全部支持“伐魏”,且对刘备的“伐吴”全部苦谏、甚至死谏,刘备绝对有权威受到挑战的猜忌;回味《水浒传》中晁盖攻打曾头市的画面,感觉同出一辙;②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在东吴。前期虽然有周瑜让诸葛瑾劝说的试探、后期有诸葛瑾索要荆州的处理,但刘备是否会怀疑这是诸葛亮不用心“伐吴”的另一原因,不得而知。张国良的《三国》中有诸葛瑾劝说刘备,刘备欲斩,被黄忠解救的故事,而黄忠的劝说是诸葛亮事前安排的。③诸葛亮知道关羽被害的消息不直接告知刘备;且说“提兵解救”有虚以应付的嫌疑,至少读者能够感觉到,相信刘备也感觉到。

    综上所述,诸葛亮不参战的原因是多种的,还有,也是关键的一点:诸葛亮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君臣关系从前期 “言听计从”到“掷表于地”,最终刘备命“诸葛亮保太子守两川”,诸葛亮只有被动执行啦——典型现代观点:性格决定命运!细细一想:诸葛亮有诸葛亮的无奈,小说中有一句感叹:“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也”,这是诸葛亮无力回天的直接表白。

    五、项目经理的启示
      当项目经理和董事长意见有分歧时,诸葛亮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主要如下:

    1、表明自己的观点:多次对刘备进行劝阻,仔细研读小说,许多谏阻刘备“伐吴”的戏份,后面的导演可能就是诸葛亮;

    2、被动执行董事长的决定:项目经理是在董事长授权下进行工作,高层的错误决策虽据理力争而无力改变,只有被动执行,这恐怕是项目经理最最痛苦的事啦!

    3、等待时间验真:是对是错,最终等待时间去验真,但付出的代价太大!!!这也是管理模式的无奈!

    按项目管理理论,“团队是高效组织应付环境变化的最好方法之一”,项目团队有三个含义:明确的目标、合理分工与合作、有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夷陵之战基本全部颠覆。刘备集团改变了总目标,导致蜀国集团的团队建设的危机,而诸葛亮不参战是蜀国的最大失误,但处在特定环境下的诸葛亮,能做的——保持沉默,坚守岗位(保太子守两川),等待董事长的清醒。到白帝城托孤时,刘备才算真正明白这一道理啦(代价巨大),接着演绎了历史上流传千古的大戏——白帝城托孤!试想如果没有夷陵之战的前期争论,白帝城托孤的大戏怎么发展,还很难说。正是如此,“白帝城托孤”可谓蜀国集团发展中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篇章,也为蜀国未来开启了“诸葛亮时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项目管理说事--夷陵之战的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vh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