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人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是,他(她)是否具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
仔细想想,难道不是吗?
先看看沈巍这个人。表面上看,他就是个流浪捡垃圾的。但把垃圾捡出了境界的,最主要的不是捡垃圾这个工作本身,而是:读书。这个结论,你服不服?
你看看这些话,是读了书、思考过的人说出来的,还是仅仅靠捡垃圾“捡”出来的:
红尘是很破,但不是我看破的,别赖我!
我只是因为阅读广泛,天天看报,知识面比较广而已,但广而不精。当然,相较于现在很多只顾挣钱不肯读书的浮躁的年轻人来说,我确实称得上谈吐不凡,不是因为我学富五车,只是因为你们太肤浅。
我从堂堂大学生,沦为捡垃圾的流浪汉,是我一个人的悲哀。但是,天下人膜拜我,神化我,就是天下人的悲哀。
沈巍的悲剧有家庭教育的原因,并非读书本身所致。他自己也对此做了清醒的自我剖析。他也呼吁别人不要走他的路,并为他人提出了善意的建议。但是他的思路和表达,却可以清晰地看出读书对他的熏养。
2,跳出沈巍,再看看过去、现在各行各业其他有成就的人,但凡有成就者,莫不把读书看作为一件不断自我提升的重要习惯常年保持;而不读书者,视野有限,格局不大,自我提升的空间也往往极有限。
胡适、林语堂、俞敏洪、马云、巴菲特、比尔盖茨等,不管是文化、商业,还是其他领域的牛人,他们每年的读书量都非常惊人。在某次见面会上,一个17岁的小伙子问巴菲特:如何能成为一名伟大的投资者?巴菲特的回答非常简单:“读一切可读之物。”
如果人们把时间多用于娱乐放松,而非读书,那久而久之, 身上“书味”褪尽,文化气息减弱,说话做事,少了书香浸润,多干涩生硬,了无新意,言之无物。写一文而憋半天,还是不容易写出来。思考问题容易流于表层,难以深入。这些都是不读书所致。
可见,读书与不读书,决定了人的精神气质的差异。
社会上,那么多的流浪者捡垃圾,只有像沈巍这样的人,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就是因为读书改变了他。
3,说到底,读书与不读书的根本区别,除了气质,就是三观的区别。气质为表,三观为里。有了正能量的三观,才会有正能量的气质和气场。而这些,都来自读书!
读书并不一定给人带来万贯钱财,但一个有所成就、有文化气质的人,读书却肯定是标配,并且能助力他的事业;而一个不读书的人,眼界格局容易流于狭小,就算有一个好的事业开端,却也有可能缺乏更新升级的足够动力和能力,最终一直把自己困在了一个局部的角落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