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解决学习中的“木桶效应”
教学日志之三
木桶效应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在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合理容量》这节课里,就提到了,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小有自然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中比较少的那种资源来决定。
那么学习中的短板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呢?就拿读书这件事情来说,我常常在教室听到学生用反复重复一句话或者单词或者成语来达到识记效果,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往往事倍功半,效果甚微!
对此,我的做法是不让背诵。
最近三年的教学中,我每一节课都要在课前留下五分钟时间举行“课前五分钟,世界在我胸”的活动。最初让学生走向讲台讲课,后来,开始利用五分钟读书。我经常听到有同学“气压带风带、气压带风带、气压带风带……”如此做无用功。
这学期,我告诉学生我们先利用五分钟读书。读书的作用不是让你背,而是唤醒记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你不妨如此尝试一下,不用百遍,三遍就好!
当然,读书,不是面面俱到。我要求学生的第一遍读书,一定是地毯式读书,不闻效果,但第二遍读书,就要分重点了,如果是高一和高二学生,建议第二遍老师画出重点问题,比如意义、成因、分布、位置,诸如此类。但是,高三的学生,我的建议是,让学生找出本节课的主要概念,最近几年的高考,几乎每年都有一个概念性试题,这就要求学生在读概念时,提取关键信息,识记关键词,这样,既提高了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又提高了认知能力,还能掌握答题模板。
比如,在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这节课中,荒漠化这个概念。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个概念,既包括有荒漠化发生的环境,又隐含了荒漠化发生的原因。可以说,这个概念就告诉了学生的一个答题模板。像这样的概念还有很多。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共三本书,个人简单统计概念不低于100个,试想,如果把这些概念都识记下来,或者全面理解掌握,何愁不会答题?何愁找不到专业地理术语?
再比如说地理中的非选择题,最近几年都是真实材料,情景式出题,设问间必有联系,一般如此——第一问描述气候;第二问分析气候成因;第三问便是稍微高难度的逻辑推理题,答题依据就是材料中与第二问有关联的内容。若你仔细推敲,不难发现其中奥妙,可以有效解决短板问题。
今年课前五钟,暂时决定不再开设地理微课堂了。希望在年前一轮,可以让学生把概念落实好。
教学相长,如果找到合适的方法,教学中的短板自然解决,何愁“木桶效应”这个魔咒?
注:最近正沉迷于杨紫的《香蜜沉沉烬如霜》,中毒有点深,“魔咒”一词就来自于本剧,推荐你看一看!嘻嘻哈哈!
教学路上,有你有我,有风景!加油!
教学日志之三 教学日志之三 教学日志之三 教学日志之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