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背景
昨天女儿写作业时,无意中看到女儿的语文试卷,其作文是一篇记叙文,内容记述她参加一次夏令营的所作、所感。
我的第一反应是,写得不真实,不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女儿也承认,说自己不知道写什么,于是就仿照着看过的文章写了这篇命题作文。
于是,我对她说:平时你可以写写日记,或者小短文,什么题材都行,时间一长,写作文时就会有素材,并且会用笔表达自己的各种思想感情。
02 沟通与争吵
今天下班回到家,我又想起这事,问妻子道:你说怎么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昨天我看她写的作文,是自己编造的。时间长了,她就会没东西可写,她现在也意识到了。
妻子说:那有什么办法?!现在她学习这么紧,哪有时间写别的。
我说:我是说,该让孩子知道如何提高。哪能没办法!
“她们现在就没有时间,你也知道,孩子作业那么多,每天都做到什么时候?!”
“我知道她没有时间。但我不是怪她不写,我是说,有什么办法能提高作文能力?”
我听妻子一直在说孩子没时间写,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她没有时间,我还不知道吗?!我只是想问有什么方法能提高?”
我能感觉出来,自己的声音提高了一倍。
“什么方法?孩子现在已经这么累了,让她写,她能写吗?!”妻子也反问道,不耐烦起来。
“我不是说她能不能写,有没有时间写。我只是问,有什么方法?”我着了急,“算了,我不和你说了,你就不知道我问的啥意思!”
03 心情延续
接下来,一块去接孩子的路上,我还觉得心堵得慌,不明白我简单的一句话,怎么就得不到想要的答案?
而且,本来就简单的一句话,怎么到最后,就发展为争吵呢?
03 我为什么生气?
1)妻子不理解我问话的意思。
其实,我要的只是一个“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
在问她之前,我已经想到:通过写日记、多看文章,可以提高作文能力。但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容易见效果。从小,孩子没有养成习惯,现在作业又多,客观上,她没有时间再去写日记、多看文章。所以,基于此考虑,我问妻子的目的是——得到别的、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
2)妻子不听我的解释
我给妻子解释“我要的只是一个方法”之后,她还是在说“(这些方法)现在实现不了”。
这给我的感觉是:我已经解释得很明白了,你怎么还不明白?!
04 她为什么着急?
1)和丈夫说不通。我只是描述一个现在的客观事实,而丈夫认为是我不理解他,他要的只是一个答案,没有说什么时候实施。说来说去,我们又没有在一个频道上。
2)我本来是心平气和的描述事实,可丈夫却很着急,他说是我不理解他,可是我觉得丈夫是小题大做,本来没有多大的事情,他都能够认真,着急。我觉得他小心眼,不会变通,不会转念。
05 为什么会这样?
1)男人是理性动物,遇到事情之后,会努力想办法去解决,着力点在“方法”上。
2)女人是感性动物,遇到事情之后,会描述事情的经过、原因,并强调感觉。
3)大部分男人会想的较简单,所提问题,只是想得到一个答案,“直接说答案就好”。
4)大部分女人会想的较复杂,对于男人提出的问题,会想他所问话语的背后意思。
5)大部分男人听到女人“答非所问”,会觉得不被理解,就想解释,但越解释,就会带来更多的“不被理解”,于是就着急。
6)大部分女人听到男人的“解释”,会觉得他在“狡辩”、自己“委屈”,就想得到男人的“好言哄劝”。但看到男人着急,于是就更加“委屈”。
06 如何改变?
1)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我开始问妻子之前,基于自己看到的事,做出了一定的判断。但这个背景信息她是不知道的,我只是问了简单的一句话,她无法明确知道我问话的意思。
2)尽量不用反问语气
反问语气不仅表达疑问,更常有追问、责问、不相信的意思,用在日常沟通中,容易产生误解。
我们的沟通过程中,双方都有反问,使对方有了不同程度的误解。
3)姿体语言与说话内容要协调
当看到妻子的回答不是我所需要的时,我尽力去解释自己的意思,不由自主带有着急的表情。这在她看来,就是我小题大做,甚至故意找茬。
这说明当时我的话语与声音、姿体并不吻合,需要改进。
4)当意识到沟通已经不畅时,马上停止。沟通不畅时,就容易发生语言上的冲突,及情感上的不信任。这时,最好的方式就是立即停止,冷处理。待双方平静下来时,再行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