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考虑这个问题是在大约二十年前,电台广告部主任和他的拍档,我和我的业务拍档,我们四人一起聊天的时候。电台的俩哥比我们年长七八岁,主任以前在内地本省是小有名气的小说家,应小平南巡感召来到了祖国的南大门。
菜足饭饱吹水之际,主任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赚钱攒够五十万现金。我当时心想他这目标太容易实现了。
那时我还不懂什么是财务自由,但是却知道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可以心无旁骛地看自己喜欢的书,和有趣的人谈天说地——这看起来和拥有多少钱无关,但是我得吃穿不愁才能安然读书吧,还有养大一个孩子到18岁得300万,我寻思我得有300万现金才行。
几年前的某日,重聚说起当年定的目标时,目标虽然已实现,可当年的我们比现在开心。
那时的我们只要有一个新想法,一个电话就会齐聚某个餐厅或酒吧,聊一聊想法怎么落地,收入怎么形成,好像只要做就能达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虽然年度业务指标任务很重。那时的我们永远充满希望,永远有立刻执行的行动力。
可能很多人都看过这则故事:富翁和渔夫在沙滩上晒太阳,富翁问渔夫为啥天气这么好不去捕鱼?渔夫说他每天的目标是撒五次网捕够1000斤,今天运气好,只撒了两网就有1000斤了,所以现在可以享受日光浴。富翁问为啥不继续抓住机会再多捕点鱼呢?渔夫反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富翁说,赚多点钱可以买条大船去深海打更多的鱼,……最后成为富翁。
渔夫问,然后呢?富翁说,自由地在海滩上晒太阳。渔夫说,我现在就在晒太阳。
看完这个故事,很多人会想人赚钱的目的是什么。现实生活中,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略有盈余就很知足的人是有的;赚钱能力超出基本生活之需很多却不满足的人也不少。
两相对比,前者比后者多了一份从容,后者时时生活在上紧的发条状态。
那么前者是否就是深谙生活真谛的英雄主义者呢?事实恰恰相反——技术进步、社会进步分明是靠后者的不安于现状推动前进的,后者的幸福就在不多追逐更新更高的目标过程中。
可见幸福感是一个很个性化的个人感受。不应该把自己认为的幸福方式强行推给别人接受。
所以拥有多少钱才能感受到幸福是没有统一标准的,甚至幸福感可以和钱没有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