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曾是个有梦少年,听着许巍《曾经的你》梦想着仗剑走天涯。那一帧帧飞檐走壁、刀无虚发、水上漂的画面总是在我脑海里闪现,令儿时的我心羡不已。记得还不满十岁时,我读的第一本武侠是《三侠剑》。
跟着父亲到大姑父家走亲戚,大姑父不仅是个老革命老游击队员,而且还是个名声大噪的文人才子。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诗词文章更是漂亮。我有幸跟随父亲去时,大姑父已人到暮年,垂垂老矣。他家里藏有许多书籍,我随手拿下一本书,打开看到里面画的插图,个个舞刀弄枪,姿势洒脱大气。不知不觉跟着看下去了。
记得此时才读四年级,所识字也并不多,但封面上大大的三个字“三侠剑”还是一眼认出来。临走时,我央求带走回家看,大姑父爽快地答应我,还从书柜里找出另外几册让我一同带去。印象中我与武侠书的结缘,就是这样开始的。
那时候,一起玩的小伙伴们,最喜欢看武打片,其实也就是由武侠改编的电视剧。彼时电视机是个稀罕物,偌大个村子里也没有几家有。恰好相隔二十余米的邻居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最开头看的似乎为《小侠龙旋风》,剧情与男女主角尚依稀记得。后面好像是《天蚕再与天比高》,也是一部精彩的武打片,邻居家每天开电视,只要一听到主题曲响起,我便飞跑着去看,抢个前面的有利位置。
但是,最让我沉迷不已的,还是后面一部部连续热播的武侠片。《白发魔女传》看得如痴如醉,不到被母亲揪着耳朵拉着走,是不会愿意回家的。再后来热播的陈小春版《鹿鼎记》、黄日华版《天龙八部》、古天乐版《神雕侠侣》与焦恩俊版《小李飞刀》一部一部精彩纷呈,让人看后久久沉醉其中,回味无穷。
曾记起为了看武侠剧,端着饭碗在吃,主题曲一响,连人带碗都跑邻居家去了。虽说我有地利优势,但也架不住其他小伙伴们来得早,邻居家早已里三层,外三层站满了在电视机前。邻居家嫂子看到我,会打开侧门让我从另一边进来,这样观看方便多了。
电视剧放完散场,小伙伴们的讨论轰轰烈烈开始了。人物分好人与坏人,武功论谁谁最厉害。说到激动处,拿根棍子朝人扫去,口中大喝一声“看我打狗棒法!”。另一个被打的伙伴也不甘示弱,学着电视里的样式,摆个马步,一掌挥出,骂道:“降蛇十八掌”打别人自然是说“降蛇”。而自己被打,就说是“降龙”了。
关于电视剧情的争吵,总是会持续到第二天放续集前。而在这段时间里,争吵有时会变成打架,谁也不肯让步,说对方是“四大恶人”一方,坏得透顶,不得好死!往往这个时候里,大人们就出场劝和了,给我们讲故事里的道理。说萧峰武功厉害吧,但他从不恃强凌弱,为了不让辽国和大宋打战,他甘愿自杀劝谏皇帝罢兵。
萧峰是我们人人敬佩的大英雄,大人们提到他,让我们以他为榜样,我们自然是愿意听的。他总是为两国百姓着想,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样的道理在幼时自也会懵懂知道一些。看得多了,心里面的是非观,也与剧中正派人士一样。梦想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希望自己身怀绝技,然后仗剑走天涯,去做许多行侠仗义,铲除恶魔的痛快之事。
后来去镇上读书,寄宿在学校,看电视几乎没有机会了。看到同学争相抢着武侠书来看,我又想起了几岁时看武侠《三侠剑》的画面。
许多时候,兴趣爱好是会追随一起,无论你身在何处,年方几许。到镇上读书时,借同学的武侠书,看得津津有味,常常忘了听课。为此,没少挨老师、父母的教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