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区管理
疫苗事件——要预防的是造假还是人心?

疫苗事件——要预防的是造假还是人心?

作者: 智慧社区 | 来源:发表于2018-07-24 09:03 被阅读0次

当朝阳升起,小D——一位职业妈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她将昨天翻出来的孩子的接种记录整理好后重新放进抽屉,开始为家人准备早餐,她叫醒了熟睡的孩子,为他整理好衣服后,就开始收拾自己,等到一切准备完成。她将孩子送到了培训学校,然后再赶到公司上班。她的身旁是同样行路匆忙的人群,对于这群忙碌的人们来说,无论昨天是多么的悲伤、感怀、不甘、喜悦,今天还是会以一个崭新的模样为生活而奔波着。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们每一个人,用自己的形态勾勒出了这个社会。有大同小异般的琐碎和悲喜,有细碎絮叨的烦恼,有色彩斑斓的梦想,有酸甜苦辣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的用自己的行动推动着社会的运转,我们都甘于普通和平凡,但又不甘于被主宰。

前一段时间,我碰到了一个同学,她因为家人从外地回到了这个城市。对于重新开始找工作,她感到很彷徨。她今年27岁,工作三年都是在一家公司任人力资源的工作。目前参加了很多公司的面试,收到了大部份公司给的offer,但是就是没有一个公司能打动她。她说不是待遇的问题,具体是什么问题,她也说不上来。找了这么多久,她发现了一个现象:大部分企业的发展,都是靠牺牲员工的道德意识来完成。

例如保健品行业,将五六十岁的老人作为消费对象,利用老年人以往过苦日子的经历,借助于他们爱贪小便宜的特性,然后对他们进行洗脑,推销那些对于改变病痛并没有多大用处的营养品;然后就是游戏行业,将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作为主要的客户群体,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来敛财;再就是最近闹得很凶的医疗行业,长生生物拿着有关部门的通行证,大胆造假疫苗,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就连被认为最单纯的教育行业,也日渐的被利益化。

偌大的一个城市,她发现遇到都是欲望,看到的都是手段。没有人情,没有良心,只有利益,只有自我。她内心觉得很崩溃,无法苟同,可是又无法改变现状。

社会生病了吗?我想是的!

市面上充斥着的成功学助长了攀比的心态,告诉大家满足现状就等于自甘堕落。你需要更多的钱,更多的权力,更多的美女,更奢侈的包包,更优越的社会地位,我们不看内在,只讲外在。

鲁迅说:“一个精神匮乏的民族,无论他的身体有多么的强壮,也不过是被砍头的对象和麻木的看客而已。”

二十一世纪以前人们是在为有一点事做,有一点钱挣,有一点自由,而感到欣慰,感到幸福,感到活着真好;在为奋斗能得到荣耀,劳动能得到回报,吃苦能换到甜头而激情满怀。我的爷爷奶奶,将近80岁的二老,他们到现在还保留着以往的一些习惯,勤俭节约,质朴善良。家里都是最近两三年才用上了自来水。一桶水,他们洗菜的时候慢慢地放,防止水溅出来浪费。洗完菜后留着洗吃完饭的碗碟。这样洗完后,也还不能倒掉,舀一瓢出来倒在家里的鸡,狗,猫的碗里面,给他们解渴,还有点油气。多余的水拿去浇菜园。就这样,每天重复,从不间断。他们满足这样的安逸和生活,每天过得快乐而悠然。

而今的社会显得异常浮躁和骚乱,精神和物质出现了脱轨。大家好像陷入了当初是以过上幸福生活为目的而行动的苦难过程中,又好像陷入了没有信仰的痛苦之中,保健品行业的乱象,游戏行业的无界限和医药疫苗之殇,都不是因为精神的缺失所引发的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吗?

社会的发展如果要靠这些精神匮乏的人来支撑,我们也将会沦为鲁迅先生所说的成为“被砍头的对象和麻木的看客而已”。

改变还是随波逐流?进步还是腐坏?

答案很明显,社会需要改变,淘汰腐坏才能进步。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和能力,至少先发出一些正确的声音,唤醒一些麻木的旁观者,让道德重新进驻人心,让价值再塑。

——来自一位普通人的发声!

———— / END /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疫苗事件——要预防的是造假还是人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xe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