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二》,其中心思想:主要是通过学习法义纠正佛教是禁欲、重死,自利的误解及错误观念,二是以大乘佛子的生命高度,合理看待欲望,即关注现实人生,也重视死后归宿,帮助众生走向生命的觉醒,自利利他的人生态度。
下面是我学习本课法义后对法义理解三个内容的简要阐述:
一,禁欲还是纵欲:首先了解什么是基本欲望和对欲的不同看法;法义阐述佛教是反对纵欲的,也不主张禁欲。佛教提倡惜福,少欲知足。因为少欲知足是幸福人生的保障,是保护环境的手段,是修行解脱的助缘。佛教鼓励激发善法欲,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让善法欲成为生命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放下一己私欲,是 对一切有情建立无尽的悲愿)
二,重生还是重死:
生和死是人类无法回避的永痕话题,人生的两件大事就是对生死的认识,直接关系到人生观的确立。人总有一死,人人平等,无法幸免。(关于生死的阐述还有很多:有情都有求生的本能,何况人类?求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老来岁月增做减)…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生的基础上,只有活着才有意义,拥有生命,才能创造无限的可能性。
佛教既关心现实人生,也重视死后归宿。佛教非常重视人的身份,认为人身是生命的中转站,我们要想改变命运 乃至成佛作祖 都需要人的身份。我们学佛,不仅要学习佛陀的所言,更要身体力行的实践佛陀的所行。每天真诚认真老实的遵循三级修学,通过佛法智慧和慈悲解脱无明的烦恼,把握当下的修行,从中受益,让自己身心安乐,从容面对死亡,解除生死的束缚,来改善我们未来生命的走向。
三,自利还是利他: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都有各自应尽的责任,佛弟子也不例外。佛法告诉我们何为利益?就是除了物资利益,还有法的利益,(现前和究竟的利益),佛陀告诫我们,自私无法自利,利他是最好的自利。义和利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互相依存和增上的。道德是追求利益应当遵循的原则,而利益则是道德实践的果实。求利而不忘义,才能使利益更长久。
佛教是不排斥对正当利益的追求的,除了有形的物质利益,佛教还重视善行的利益,重视无形的功德法财。(功德法的意思就是学佛的利益)虽然,学佛在世人眼中,佛教徒四大皆空,除了个人修行,完全不关心社会。其实这种看法有失偏颇的。因为佛教有大小乘之分,又称声闻乘和菩萨乘。是因为发心不同,能够利益的对象也不同;所以佛法告诉我们~菩萨行者,不仅要发出离心,断除烦恼,更要在此基础上发菩提心,以利益众生为使命。(菩提心正是出离心的延伸和圆满)
佛法告诉我们~唯有学习佛法智慧,才能破除我执,在利他中真正做到自利,成就菩萨的慈悲和智慧。
学后感悟:结合本课内容的:欲望,生死,自利利他的理解,感悟后的个人改变。
1、对欲望的理解~通过学习法义了解了佛教对欲望的属性分"善、恶、无记"三种。反对禁欲,尤其是人生在世的基本生存需求,比如吃饭、喝水、睡觉等,这种非善非恶的欲望,佛教称为无记,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基础。现今社会,人基本生存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人的欲望并未因此减少,反而希望贪者更多东西,除了占有,还会与人攀比,竞争。这些无谓的贪嗔,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对照自己,想想以前对欲望的贪著真的是有太多的惭愧之心。特别是对一切都想用最好的占有欲,喜欢享受顶级的事物,喜欢名牌包包,化妆品,手表,衣服,汽车等等。学佛后才懂得少欲知足,惜福的另一种深层次快乐。
懂得少欲知足是幸福人生的保障,是保护环境的手段,是修行解脱的助缘。
懂得少一分欲望,就少一分牵挂,少一分修行路上的羁绊。
2、对生死的理解~佛教不但重死也重生。生和死是人类无法回避的永痕话题,学佛以前 ,以为佛教只是单纯的拜佛、念佛求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对学佛人也误解为,只重死求来世,不重生。通过学习佛法后,知道人生的两件大事就是对生死的认识,直接关系到人生观的确立。了解佛教更关心现实人生,认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要活在当下,通过当下的修行,会给自己的生命带来现实,来世以及究竟的三种利益。
因为人总有一死,人人平等,无法幸免。(书本法义告诉我们的:有情都有求生的本能,何况人类?求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老来岁月增做减等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生的基础上,只有活着才有意义,拥有生命,才能创造无限的可能性。)
3、对自利利他的理解~佛教有大小乘之分的,发心不同,所利益的对象也不同。通过学习,认识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缘起,来自无尽的积累。懂得自利利他不仅靠慈悲还要智慧,才能做到成就自利利他的佛菩萨品质。
今年孩子高三,经同孩子协商同意后,我成为了众多高三家庭中的陪读妈妈,其实这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小孩子就是一直寄宿,原因是我平时工作特别忙,出差,应酬频繁,这一年要每天按时回家,按时陪伴,是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的。也因工作关系,心情也会随着一天的事物将情绪带回家中来,所以家里的氛围也是会随着我的情绪而变动着…
学佛后,我懂得了如何安住当下,时时关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语默动静,保有超然心态。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现在的家氛围宁静、愉快和谐。没有了以前偶尔磕闹的情形。就用我儿子的玩笑话说,学佛好,妈妈受益,我也受益。其实是间接告诉我以前我应该是经常把不开心的因素带回了家而不自知。(现在才明白我在家里没有烦恼:是家人们给我了很多包容与爱)
学佛后~有了很多事物的觉醒后,对善法欲的需求更加强烈了,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快乐时间安排表。(以前有分享过,就不重复了),现在一如既往的执行着。现在的我有了更充足时间好好修学和陪伴家人了。现在的我更加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现在的我心更简单,快乐了。
感恩遇见一切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