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朋友在群里感叹:“现在都不敢去超市了。”为什么呢?“感觉每去一次就掉一格血。”肉肉实在是太贵了。一个朋友失业了,本来公司通知2月10日上班,但2月8号他接到公司通知:“公司倒闭了,你另谋高就吧!”看着通知,他一下懵圈了:“每个月房贷要4300元,每个月奶粉要500元,每个月生活费要3000元,3月份还要交保险15000元……”他在群里唉声叹气,“愁啊,这几天都睡不着觉。”
这段时间,最扎我心的一则新闻,是财新记者的一个采访。财新记者问一位医生:“你哭过吗?”这位医生说了这样一段话:“最让我遗憾的是一名来自黄冈的孕妇,病症很严重,在ICU住了一周多,治疗花了近20万了,她家是农村的,治病的钱是找亲戚朋友借的。使用ECMO抢救,其实病人的病情已经在好转,有可能存活的。是孕妇的老公最终决定放弃治疗,她老公哭了,我也哭了,因为我觉得还是有希望治好的。放弃了,孕妇就死了。而且在放弃的第二天,政策变了,对于新冠病人国家提供免费治疗。我很为那个孕妇惋惜。”要是她家再多那么一点钱,再多熬那么一天,母子俩就得救了。
2月10日这一天,很多人走出了家门,开始涌向公交站、地铁站、飞机场,他们准备上班了。看到“复工”的新闻,有的人有点气愤地说:“疫情还这么严重,怎么就复了。“这些人为了钱,真是连命都不要了。”他们是不要命了吗?其实只是没有办法而已。一位记者问一位回京复工的小伙子:“路上可能感染,为何还急着回来?”小伙子羞涩地说了一句:“感染致死的可能性才2%,不开工的致死率是100%,再不上班,我就要饿死了。”
一些人不明白:有人为何会冒着疫情卖糖葫芦?有人为何会冒着疫情卖草莓?有人为何会冒着疫情复工上班?其实我非常理解。我打一个比方,你就明白了:当你的手机电量是80%的时候,你会在乎掉1%、2%的电吗?完全不在乎。但你的手机电量只有5%的时候,你会在乎掉1%、2%的电吗?一定很在乎。不是他们不怕感染新冠病毒,而是因为他们的“钱量”不够了。我一个朋友说得特别好:“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钱给的。你有它的时候,它一点也不重要。你没有它的时候,它就是命,甚至比命还重要。”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视频。一位大叔,开了一个饭店。非常好的鸭肉套饭,他竟然只卖12元。记者问:“这么便宜,挣得很少吧?”大叔说:“挣得少,但我活得很开心,因为我有十栋房子收租。”记者问:“你有十套房子收租啊?”大叔说:“不是十套,是十栋,每一栋有7层。”
还有一位出租车司机,他开导一位乘说:“做人要知足常乐,不能攀比,不能被别人绑架着生活,别人爱咋地咋地,自己要按自己的想法活。”乘客说:“你心态真好,羡慕你。”出租车司机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以前也不行,执拗,想不开,这不拆迁了吗,分了三套房,这才想开了。”我为什么要讲这两个故事呢?其实就是想表达我朋友说的那句话:“这场疫情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钱给的。有房和没房,区别很大。有车和没车,区别很大。有钱和没钱,区别很大。我曾经觉得谈钱很俗,但现在觉得世上99%的哀伤都与钱有关。再多鸡汤,也比不上一张钞票的安全感。”
王远成出过一道选择题:总有一天,我们最爱的父母会老去,得癌症,进医院。比如得了肺癌,要化疗。化疗药物有很多种,其中一种进口药叫“贝伐珠单抗”,2万元一针,不医保,副作用小,不掉头发,化疗后不呕吐,病人精神。而普通国产化疗药,一千多一针,可以走医保,吃了呕吐,头发掉光,病人生不如死。半年后病情加重,化疗没用了,于是医生又给你两套方案。一种是保守治疗:吃中药,疼到死。一种是吃进口药,易瑞沙和特罗凯,每天1000元,不医保,全自费。但效果好,病人吃了后,能跟你聊天。这是你最亲最亲的人,你怎么选?还怎么选?没有钱,根本就没有资格选。
我再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萌医生”讲的:前几年,我在医院实习。有一天夜里,急诊室冲进来两位农民工,一位用左手紧紧握住右手,鲜血直下。一位拿着酒瓶,瓶里泡着半截手指。不用说,手指断了。我导师说:现在接还来得及,以后手指功能基本不受影响。他问:要多少钱?我导师说:三千左右吧。他愣了一下,说:那如果截掉呢?我导师说:三百。他果断地说:截吧,不要了。我倒吸一口凉气。那一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贫穷限制的不只是想象力,还有人生的选择权。弱者无选择,这是人生最残酷的事。”最坏的生活,是没有选择权的生活。写了这么多,我到底想说什么呢?其实就是想说一句话:在我们一辈子的生活中,必然会遭遇意想不到的意外和灾难,如果你想顺利度过这些意外和灾难,你就必须得拥有选择权。用我朋友的话说就是:“所谓安全感,就是选择权。所以等这次疫情结束之后,我一定要好好搞钱多多搞钱。”可能你会说:“我只是普通人而已,怎么搞钱?”普通人怎么才能搞更多的钱?我提三个不成熟的小建议吧。
第一:找一家潜力股公司,伴其成长。我先讲讲童文红的故事。1999年,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2000年,阿里缺一个前台接待。阿里当时毫无名气,很多年轻靓妹对阿里不屑一顾,大学生妹妹对阿里更是嗤之以鼻,但童文红就认准了阿里,果断进入阿里做了前台接待。当时跟着马云干的人不多,所以,尽管是前台,童文红也得到了0.2%的股份。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市值高达2314亿美元,手握0.2%的股份的童文红,一下就成了亿万富翁。
马云还说过另外一个故事:“2001年的时候,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告诉我的18位共同创业的同仁,他们只能做小组经理,而所有的副总裁都得从外面聘请。现在10年过去了,我从外面聘请的人才都走了,而跟着我创业的18位同仁,现在都成了副总裁或董事。我想告诉大家一句话:很多时候,选择比能力重要。”我为什么要讲这两个故事呢?就是想告诉大家一句话——选择比能力重要。请一定谨记五句话:平台大于奋斗大公司不是最好的公司最好的公司是微露尖角的独角兽找到这样的公司,伴随其成长一开始不要太在意薪水
第二:成为行业大牛。
如果你找不到独角兽,那就要做好这第二件事。一篇叫《深圳两套房,面临失业,中年财务危机引发家庭悲剧》的文章,去年刷爆了微信朋友圈:“HR找我谈话,希望我主动离职,看现在的样子不离也很难。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投简历,我们这三十大几年纪,一般出去做不了高管,大公司也不要,少数小公司面试过,基本月薪也是税前不到两万,税后房贷都不够,加上两个孩子上学,还要养家,完全入不敷出。…………现在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和老婆都觉得愧疚,夜晚也辗转难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一个现象,就是这两年大公司的中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特别容易被公司裁员。为什么呢?一是因为你做的事情小年轻也能做。二是因为你的工资比小年轻高很多。“同样的事情,小年轻也能做,而且工资成本很低,我干嘛还要用你。”于是你很容易就会陷入中年困境:想晋升但上不去想留下但留不住想跳槽但没实力要避免这样的中年困境,就得提前做好第二件事——成为行业大牛。如何成为行业大牛?第一:分清工作和职业。工作是谋生的手段,一个单位给你一份工作,你好好地完成任务,它付你工资,就两清了。而职业是我们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比如你的目标是当建筑设计大师,那你就应该为此做一个长远规划。当你在某个公司工作几年后,发现已经学不到什么新东西时,就应该为职业发展果断跳槽,去另一家公司学习新理念新东西。所以,你现在最最紧迫的就是:确定一个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这个目标越早确定越好对目标要专一,对公司不必专一。
第二:相信一万小时定律。
何为一万小时定律?就是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000小时锤炼,如果按每天钻研八小时计算,要成为行业大牛,至少需要五年。所以,要尽量在35岁之前做到两点:完成你的专业化品牌构建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只要做到了这两点,你就永远有竞争力,而且薪水一定不会低。
第三:搞好资产性收入。
前几天,听朋友说起一趣事,“前年,我去北京谋了个职,单位楼下停了一辆保时捷跑车,这辆跑车的主人,居然是我们单位修剪绿化的老头。我吓了一跳,偷偷问同事,这老头难道是董事长他爸?同事大笑:他就是一绿化工。我惊呆了:凭这点工资能开保时捷?同事说:20年前,这老头四处筹钱买了7套房,现在赚翻了,一套房子就可以养这辆保时捷。”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就是想提醒大家——要搞好资产性收入。普通人的收入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劳动性收入,即利用劳动换取报酬,这种收入有一个特点:一旦停工就没有收入。另一种是资产性收入,即利用现有资本本身赚取收益,如房租收入、股权分红等等。一个人光靠劳动性收入,是很难解决中年危机的,要想很好地解决中年危机,就要学会慢慢从纯劳动性收入,过渡到有一定比例的资产性收入,也就是说,你得学会投资理财。作家李刚讲过一件趣事:几年前,他老婆想买一套学区房。他一算存款,连首付都不够。于是建议:攒点钱再说吧!当然,最后胳膊没能拧过大腿,老婆东挪西借,硬是把首付给付了。结果才过两年,房价就翻了倍。李刚高兴得不得了:“幸好买了。”论盘算能力,李刚远在老婆之上。“我有十几年投资经验,再复杂的金融工具,我也一清二楚,而她连买个银行理财还要问人家保不保本。”但这事,李刚一开始就陷入了穷人思维。“我没有思考学区房是不是一个必须而且合理的目标,而是首先考虑钱够不够。”这就是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区别:穷人思维的特点是量入为出富人思维的特点是目标导向穷人思维买房,首先考虑:“我存款有多少,月收入多少?再倒过来推算,自己该不该买房,买什么房。富人思维买房,首先考虑:“我要不要买房,想买什么房?然后再算,还差多少,怎么解决。”一个人与另一个的贫富差距,就是这样开始一步步拉大的当然,我提的这三个建议,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汗水,很多人可能吃不下这份苦。所以最后我还想提两个词——宽门和窄门。人生之路,如果简单地划分,可分为两类——宽门和窄门。所谓宽门,就是简单模式。所谓窄门,就是硬核模式。这两种模式,有着截然相反的走法。一个是进的时候很容易,但道路越走越逼仄越晦暗。一个是进的时候很艰难,但道路越走越宽敞越明亮。这两条路,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但真正聪明的人会选择后者。《圣经》上有一段话:“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耶稣对众人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