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去接园,刚好遇到哥的好基友A的爸爸也去接园,好基友的爸爸接园的时候都会带点小点心给孩子垫一下肚子,我几乎没给哥带过点心,属于来去匆匆的那种。
如果没有遇到好基友A,哥是不会闹,会自然得跟我回家,但是如果遇到好基友A,他会很期待好基友A分享点心给他,而好基友A也对他很好,一般都会分享给他。
昨天好基友A分享给他一个沙拉包,但是只有一罐乳饮料,没有给一哥,一哥在现场是没有哭闹,也没看出有情绪,啃着沙拉包就跟我走了。
可是在路上的时候,他明确表示他很想喝那个乳饮料,而且要一模一样的,我说:“我们家里有订巴士酸奶啊,我们可以回去喝”,然而哥带着生气的情绪说:“不想喝巴士酸奶,以后也不想喝了,一定要喝跟A一样的那种!!!”
我感受到哥的那种期待又有点生气的情绪,于是我跟他说:“妈妈知道你很想喝A的那罐,但我们家没有,而且现在也不知道去哪里买一模一样的,前面有一家卖奶的店,我们去那看看可以买点什么,你看可以吗?”
哥回答说:“可以”,此时,哥的情绪有得到些许平复,于是我接着跟他说:“如果待会儿在店里没有找到跟A一样的那种,那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吗?”,哥说:“可以!”
到了店里面,果然没有找同款乳饮料,但是面对可以有其他的东西可以买的时候,哥已经不追求要同款了,他选了一款酸奶。
于是,在店里面的那个当下,我就及时得塑造了他的行为,我说:“我们不一定要买跟A一样的东西,那罐是A喜欢的,但是你可以挑你喜欢的,每个人的选择都可以不一样!”,哥似懂非懂得点点头表示认同。
上车后,哥的心情相当愉悦,他说一到家就要吃刚才买的酸奶,我重复了他的话:“好,我们一到家马上就开始吃”,看他感觉好,我再次问了他一遍:“每个人的选择都可以怎么样呢?,他回答:“每个人的选择都可以不一样!”
在回家的路上,还顺便跟他科普了乳饮料和酸奶的区别,以及这两种东西对身体的不同帮助,反正他当时心情不错,给他讲啥他都很有兴致听。
回到家后,他很开心得吃着他的酸奶,看他开心的样子,我又问了他一次:“你看,你自己挑的酸奶也很好吃吧?每个人的选择都可以怎么样呢?”他回答说:“每个人的选择都可以不一样!”
过了一个会儿,他自己说了一句“每个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因为这句话之前有类似这样引导过,他记住了。
这个事,我一般会在后续的这几天重复多次跟他提起,当成是讲故事那样讲这个事情,逐渐加深他对“每个人的选择都可以不一样”这句话的理解,孩子的行为塑造需要这样重复都打烙。
正面管教里面的“让孩子感觉好,孩子才能做得更好”,就是要在孩子感觉愉悦的时候告诉孩子一些价值观,并及时、多次塑造孩子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