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赵周老师兰州讲座的一些感悟
赵周老师简介:
赵周,在浙江大学学理论物理,毕业后去阿里巴巴做销售。后来做团队管理、数据库营销、培训管理,离开阿里后做国企的市场总监,学术书店的副总经理,后来做的事都与帮助职场人提升技能和能力相关。
几年间,在受训企业和学员中受了些好评,直到自我怀疑的那一刻——有一天上完课后,脑海中闪过念头:“一群这么优秀的职场工作者,聪颖、灵活、年轻、积极,他们需要听我讲三天课吗?他们自己读三本书难道达不到一样的收获吗?我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他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五年后,有了《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以及“拆书帮”这个组织。
其实一个人读一本三十块钱的书,完全能达到参加三千块钱培训的效果。任何实用类图书都行。
“拆书帮”在不同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美的、中海油、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MBA、支付宝、腾讯、百度等)实践,参与学员无不赞叹。赵老师更在企业中培养出十几名“拆书家”,给企业留下学习型组织的方法论和主持人。
很多时候,我们也想读书,可是上班太累、加班太晚,没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也想读书,可是概念太多、推理太难,记不住;
很多时候,我们也想读书,可是眼皮打架、哈欠连天,看不下去...
这些,就是成人学习的三大问题:工作生活压力山大、搞错学习主体,以及,不明学习目的!
......
《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就是赵周老师为了解决这三大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培训和实践经验,写出的著作。不仅如此,他还创立了“拆书帮”,将理论真正推向了实践。
2017年1月15日,应”拆书帮“兰州金城关分舵的邀请,赵周老师亲来兰州,为金城的小伙伴们带来了一场头脑的盛宴,教大家到底应该怎样读书和学习。
实际上,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目的在读不同的书,但是我们所用的读书方法,却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就是像求学时候那样,死读。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然而经常能够看到很多公众号、权威,在介绍最好的阅读方法,好像真的有一种读书方法,能够适合所有人,所有书似的。这简直就是耍流氓...
举个例子,最近热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视剧,就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很难想象有人会用考试的劲头去阅读它吧?再比如,《新华字典》,也极少会有人为了消遣而去阅读它对吗?这是两个极端的例子,但却足以让大家明白,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目的,阅读不同的书籍,也应该有适合自己的不同方法。而赵周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拆书法”,就是专门针对“致用类”书籍的读书方法。如果你要读的书不属于“致用类”,那么对不起,这方法就不那么好使了...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致用类书籍呢?实际上这取决于读者自己。简单来说,当你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去读一本书的时候,那这本书对你来说,就是致用类书籍。比如《杜拉拉升职记》这本书,它本来是一本职场小说,很多人读它只是为了消遣,为了打发时间。但也有人是因为在职场遇到了困惑,想要寻求答案,提升职场能力而去阅读这本书,在这个时候,《杜拉拉升职记》对这个人来说,也就是一本“致用类”书籍了。
赵老师的“拆书法”,大致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R(阅读原文片段)、I(引导促进消化)、A(联系自身经验、形成行动依据)。
首先来说说R。对于一本“致用类”书籍来说,真正的核心知识,其实并不多,而且分散在书本的各个角落。书籍的其余大部分内容,都是为了方便理解这些核心知识的而写的。R代表的,就是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的,能够解决你的问题,或者提升你能力的核心知识片段。你需要把它们挑出来,用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接下来是I。书本上的核心知识片段,毕竟还是作者的观点,你要真正掌握它,就需要用你自己的理解来将它重新描述,形成你自己的核心知识,是你将其理解吸收之后产生的结果。具体的做法是,用一句话重新描述这个知识片段的内容。
最后是A。实际上这里还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A1和A2。
A1要求学习者利用前面I部分的结论,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经验,回想一下当时自己是怎么处理的,与刚才学到的I进行对比,比较出差别。知识如果不能和自己联系起来,实际上除了作为谈资,毫无用处。
A2代表的是行动,要求学习者根据前面的内容,做出下一步行动的做法、计划等,越具体越好、可执行性越强越好。毕竟,学到的东西如果不能用于指导工作和生活,不能引起行动的改变,那也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已。
这些,就是构成“拆书法”的基本元素,我这里只能简单做个介绍,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购买《这样读书就够了》图书做进一步了解。值得一提的是,赵老师还在现场进行了签名售书活动,我也有幸得到了赵老师的书面鼓励...
除了适合个人学习之用的“拆书法”,还有一种“拆书帮”学习法。容易明白,每个人的理解能力、总结能力、分析能力、行动能力、培训能力等都是有差距的,所以即使两个人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而去读同一本书的同一个片段,能够获得的提升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适用于个人学习者的“拆书法”还是有其局限性的,那就是学习者本身的自学能力越强,应用“拆书法”的效果也就越好。可是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了...
于是,“拆书帮”现场学习法应运而生...
拆书帮现场学习指的是:一群人在一位拆书家的引导、促进之下,把一本书的知识片段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说了这么多,我给大家举一个拆家帮助学习者学习的例子吧,大家会对这套方法有更加直观的了解。该片段摘自《圣经(和合本)·马太福音》,其余内容出自赵老师的另一本书《拆出你的沟通力Ⅰ》
R(阅读原文片段)
《圣经 ( 和合本 )·马太福音》,11章2 ~ 5节
约翰在监里听见基督所作的事,就打发两个门徒去,问他说:“那将要来的是你么?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耶稣回答说:“你们去,把所听见,所看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风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
I(拆书家讲解引导)
你最近在某种场合做过自我介绍吗?是怎么做的?
让我猜猜,是不是这样——“我叫 ×××,我来自 ×××,很高兴认识大家……”
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做自我介绍,却没有想过这些话根本没有介绍自我,因为名字并不是自我,它只是一个符号,公司、职业或籍贯也不是自我,它只是一个集合。
当施洗约翰派人去问耶稣他是什么人的时候,耶稣没有说“我叫耶稣,来自拿撒勒”,因为这些没有意义。耶稣说的是一些有意义的事实。当约翰听到这些事实的时候,他自然会想起旧约中的预言,知道耶稣正是人们所期盼的那一位弥赛亚(救世主)。
相映成趣的是,《论语》中也有一段记载,孔子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叶公问孔子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不回答。孔子道:“你为什么不说:他的为人,用起功来便忘记吃饭,快乐起来便抛却忧愁,不晓得衰老就要到来,如此罢了。”)
——《论语·述而》,杨伯峻译文
孔子也没有说,我叫孔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孔子说的也是一些有意义的事实。这些事实可以帮助叶公理解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A(学习者拆为己用)
[A3]请设计三个版本的自我介绍:工作版、生活版和老友重逢版。分别精选一些事实——在工作版的自我介绍中让对方了解到你的某些能力或资历,在生活版中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独特或价值,在老友重逢版中让对方了解你现在是什么样的人。
看到了吗?即便是像《圣经》这样的宗教经典,只要你愿意运用拆书法,也能够实实在在地提升你的表达能力。我相信这篇文章即使其他部分全部忽略,仅仅将上面的A3部分做到实处,就已经是完完全全值了不是吗?
也许会有小伙伴质疑,这种读书方法会不会有“吃快餐”的嫌疑。实际上,阅读一本书,就好像是行一段路,路上会有平坦(仅仅获取信息),会有下坡(生动的推理和故事),当然也会有上坡(需要记忆、思考、理解和吸收的内容)...对待不同的部分,采取的阅读方法自然也应该不同。赵老师带来的这套学习方法论,就是帮助大家抓住“上坡”的核心部分,拆为己用,最大程度的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让效果最大化。还是那句话,这套方法只适适合阅读用来提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致用类书籍,否则,请慎用!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分舵心语姐的付出!赵老师来兰州她全程接送,场地也是她安排的,签名用书也是她联系订购的,还有很多很多很多…当怀着感恩的心态时,就不仅仅是书能让我们学到东西了,一人一事都可以,那也许就是“万物皆可拆”的境界了吧!
好啦,篇幅已经很长了,想进一步了解的同学可以在微信里搜索公众号“拆书帮”进行关注,在兰州的同学可以联系我们的金城关分舵代理舵主朱应涛同学,他的电话是15339823623,微信号是Mullerzhu
感谢大家阅读,“拆书帮”欢迎你的加入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