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战场边缘》,才知晓兄弟情多深
悠久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古老的中国以凝聚一心的坚韧信念。也许这个民族曾经面对着许多凶悍的敌人,但是屹立不倒,绵延不绝的华夏精神,总有那么一种动人而又有血性而悍勇的人捍卫着这个国度。也许是冲锋在前,也许是护航在后,也许是和平年代依旧守卫着和平。不是没有战争,这种精神的消失了。《战场边缘》,诠释的这种特定年代下周家三兄弟之间的情感和动人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是虚构的,以鲁西北农村作为人物活动的场景,在故事里一个让人血脉贲张的队伍是一七七师,周家三兄弟在面对战争的时候,选择了先后从军,在这个典型的农民贫困家庭里。父亲周长河勉力带着同样面黄肌瘦的小孩,也只能挣扎在生死线上。




时代,是让人唏嘘的。
所幸,周长河还有理想,还对未来有期许。也许只是对军队的渴望,他希望自己努力养大的儿子不辜负自己的期待,长大之后可以进入军队,在这样的队伍里,可以让军队的荣耀照耀这个贫困的家庭。当然,也许是一种卑微的想法,苦怕了,穷怕了,饿怕了,所以期待之后能够有军队光环,让他们退役之后可以有一个铁饭碗。
不得不说,周长河的刻画非常地道,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小农思想的百姓,也许在自己的未来的他已经看不到,但是在国家和生存面前,很明显,周长河看得比同时期的其他人都要远。也正是这一点,周家三兄弟有机会登上了他们自己的舞台,得以在战场上守卫他们,而书里的次要角色也演绎得相当出色,比如刘诗花就刻画得相当鲜明,值得我们铭记这些普通但伟大的人。
周庆绅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了,很快的,他也进入了军队,参军成功后,顺利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但是哥哥就没那么幸运了,没有弟弟的智商,只能和其他的农村人一样,娶妻生子继续过完这样的生活就是。转机出现在周庆绅打赢西南边陲之战,战功让他开始有了话语权。而这时哥哥周元明也顺利入伍,故事就此展现新篇章。
是不是读着有点和《长津湖之水门桥》很类似的地方。在情节上的描摹,其实战场上的写作也依然有相似的地方。
比如像《长津湖之水门桥》里的伍千里和伍万里,俩兄弟刚刚进入战场,很快就见识到了战场的险恶,而周庆绅在第一次面对敌人的战争时就退缩了,尿裤子。而最后,保家卫国的信念让他开始转变,于是这时候周庆绅有了第一次的改变。而在战场上,他偶遇了曾经的故友梁聪,虽然两个人曾经有过纠葛,然而,此刻的战场由不得儿女情长,只能同仇敌忾。
最后梁聪牺牲,而这牺牲激发了周庆绅的血勇,他在战场上果断进击,最终回了关键的密报,保护了更多的人。牺牲,就此有了价值。
另一个人是哥哥周元明,周元明和弟弟此刻在战场上相逢,毕竟是亲兄弟,彼此作战之间非常有默契,同时在作战的时候也有了自己的真实配合。比如护送战地记者离开,看到新奇的照相机,虽然照相机事件最终酿成了悲剧。都没来得及照相就牺牲,但是依然是让人非常感动的一个场景。
三弟周意重,品学兼优,本来可以走上一条更光荣的道路,但是在这时候,却看不到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因为他也选择了从军这条道路。光荣与血脉的传承,再次深深体现了。
本来以为《战地边缘》这样的故事就此战场的血战,不过作者没有停留在战场,而是将视角转到了现实生活,周元明的妻子刘诗花得知丈夫牺牲,悲痛万分,但是也无可奈何。而这时候偏偏孩子生病了,真正的“屋漏偏逢连夜雨”,一个苦命的家庭。而周庆绅面对嫂子和侄子,已经升官和战功,他应该怎么选择?父亲周长河又要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最后这个结局是挺让人悲伤的,战场上血脉贲张的故事其实没有结束,虽然周庆绅最后还是回到了村子里,但是这些乡村的鸡毛蒜皮并不能束缚一颗跳跃的心。毕竟还是《战场边缘》,真期待着还有新的故事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