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进度:4. 换位思考
1. 和家长交流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要与每个家庭和家长建立正面、积极的合作关系。
首先,我们要诚实地让父母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
未雨绸缪,不要让问题升级。
若学生在某些学习方面有困难,让家长了解你已采取的措施和已取得的成效。
清晰地告诉家长他们要如何协助学生。
2. 和家长交流可以采取哪些方式?
书面交流:写一封信或电邮。微信或其他方便的通讯工具。
口头交流
3. 如何正确表扬学生?
切忌贴标签式或判断式的赞美,而是采取:
描述性赞赏、具体细节处赞赏、总结式赞赏——驱动一颗向上的心
4. “我信息”和“你信息”有什么区别?
“你信息”的言语中有“命令、指责、讽刺”等意味,这些都属于不被人接纳式的语言。
“我信息”,正确的“我信息”句式,是以我为主,客观描述自己所见(“你”的行为),然后谈(受“你”的行为的影响)自己的所感,之所以这样所感,是因为“你”的行为而导致。该句式中的信息有三要素:行为、影响、感受
5. 正面管教有哪五个标准?
kind and firm
Belonging and significance
Tools work long term
Valuable social and life skills
Children develop a sense that they are capable
13-20第六章结束
1. 什么是“木桶效应”?它对我们的教学有何启示?
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整个木桶的高度,而是取决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短板。(或者取决于某块木板上最靠桶底的那个破洞),所以木桶效应又被称为短板理论。学生的各学科犹如木桶上的各块木板,如果出现明显的短板(偏科),其整体上的素质或表现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有时候在分析学生的成绩和表现时,从整体思考,看到ta的短板是哪一方面,从而再相应的增强。
2. “贴标签”对学生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样贴标签?
正面积极激励的眼神和表情对孩童的作用大,而消极怀疑甚至蔑视的神情的影响也很大,因此面对学生,要想法设法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善用正面积极的激励性话语,多贴正向的标签。
3. 孩子为什么讨厌父母的唠叨?
由于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发的逆反的心理现象。
父母的唠叨致使孩子从原本的不太在意变成很在意,甚至变得很不耐烦进而导致“我偏要这样”和“破罐子破摔”等现象。
4. 怎样激励孩子更有效?
孩子没有内在的动力时,可以给些外部激励,以刺激其进步;若孩子已有些许内在的动力,应尽力去激发其内在的驱动力。
5. 批评和表扬的顺序应该如何安排?为什么?
先批评后表扬。
6. 听孩子说话和让孩子听我们说话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听孩子说话更重要。
通过让孩子诉说,努力达到共情,让孩子负面情绪得以宣泄,他们就会感到被理解,心情会变得轻松、舒畅。这样,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放下包袱,安心努力,也会变得愈加自信。
7. 如何运用“得寸进尺”效应?
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当孩童达到这个要求时再提出更高的要求,那样孩童会比较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
14-20 第七章 1/2
阅读进度:5 娴熟的语言技能
1. 有效教育的根基和源泉是什么?
爱与尊重。
2. 什么是“安全且富有挑战性的好学环境”?
学生允许犯错,因此进行新的学习总是会受到鼓励和支持。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深深的爱和理解,而不是被训斥,甚至在教师受到恐吓。高效能教师要与学生共情,并愿意竭尽所能去帮助他们。
3. 如何与学生和睦相处?
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善待他们。
他们想要或需要学点什么,而就我们而言,只能在英语语言上给他们帮助。用一种充满爱与尊重的方式引导他们向我们学习。
4. 什么是对学生来说合理的目标?
在他们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再多做一点点。
5. 成为高效能教师的关键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评价纬度?
娴熟的语言技能。
发音标准清晰、语法规范、词语恰当、语速适度、好好说话。
15-20 第七章结束
1. 如何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
积极互赖、人人尽责、均同参与、同时互动。
2. 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更受学生欢迎?
与生活内容相关的教学内容。
3. 老师为什么要保持镇定自若?
因为老师是唯一的一个在相对时间和空间里,面对他们并对他们负责的成年人。
4. 充分备课指的是什么?
备人、备物、备课
5. 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保持互动、教学互联、游戏教学、善用科技
6. 高效能教师需要怎样的思维模型?
成长型思维模式
我正在向这种模式转化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