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母婴观察(17):

母婴观察(17):

作者: 安度蓝 | 来源:发表于2021-08-20 23:35 被阅读0次

    施琪嘉老师主讲

    三哥坠床。

    我们说有三类母亲,一类母亲是敏感的母亲,一类母亲就是不敏感的母亲,还有一类母亲就是事情发生以后敏感的母亲。

    不敏感的母亲,孩子是伤害频发的,不是创伤啊就是烧伤……

    过度敏感母亲容易导致孩子缩手缩脚。

    所以对于母亲来说呢,她是很难去掌握这个平衡,因为孩子他好动,像跌倒啊,摔下来,这是不可能不发生的事情。如果孩子从小到大完全没有过伤害,有时候我们会想,到底是好呢还是不好,说明这个孩子的自发性的活动就不多,只要是孩子,他肌肉开始可以爬的时候,可以开始走的时候,他一定要去尝试,他尝试的这个过程就会带有这种危险。

    所以呢,很多母亲就特别自责,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好动,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的这种意外,摔伤、滚下来,你都不必过于自责,因为这是孩子在探索世界中要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母亲对孩子的关注还是有必要的, 当这个事情发生以后,要评估她的程度,这个母亲的表情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 不知道摔在什么地方,如果是摔到脑袋的话,那母亲的这个时候的这个敏感也是有必要的,有一种脑出血叫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的特点就是当时摔伤以后可能没有什么,过几个小时以后昏迷了,为什么呢?因为硬膜外血肿渗透进来,它是逐渐的渗透,所以当它血肿越来越大的时候,就会压迫脑子,出现脑栓,那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昏迷。

    所以的确有一种脑外伤是要观察,在临床留 关24小时,CT,磁共振检查都可以帮助诊断。

    什么样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注意呢?就是孩子在这个时候他知道发生了一件大事情,然后呢,他就不去看他的妈妈,因为他的妈妈表情非常地严肃,他的妈妈盯着他看的距离特别近。然后我们可以看到,当这个事情发生以后,孩子没有哭,反而他手脚在动,他表情能够笑,手脚在动, 就说明肯定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完了以后呢,他对着妈妈的时候,他没有和妈 妈有中央注视,经常就是个边缘注视,低着头,然后注意力转移,他还是个探索行为呢,他是玩妈妈的衣服上的绳子。最后呢,他反而把妈妈给逗笑了, 就是好像这个孩子安抚了这个妈妈。一个是通过他的动啊,第二是通过他的笑, 第三个是通过他的玩,他反而把妈妈给逗笑了。然后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后面重重的把妈妈的头抱着,然后狠狠的亲了一下。你可以看到这个孩子他不能讲话,但是他把妈妈的头抱起来亲了一下,好像对妈妈在表达感谢一样。

    儿童和母亲形成紧密依恋的原因, 假使说有两种驱力,那么第一种驱力叫做初级驱力,第二种叫做刺激驱力。什么是初级驱力呢?就是食物是初级驱力,就是孩子们他依恋母亲,是因为他要从母 亲身上获得食物。这个刺激驱力,孩子依恋母亲,是因为母亲是一个他最初接触的人,那么约翰·鲍尔比在他的《安全基地》的这本书里面,他其实是不同意这种精神分析的最经典的这种概念,就是他认为他不符合实际,因为鲍尔比他对一两岁的婴儿进行观察,那么他得出的结论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假使说食物和这个人,都是孩子最关心的,那么任何一个喂养他的一个人——亲戚或者外面 的一个人,你喂养他,他就很乐意会走向喂养他的任何人,对吧?但是孩子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倒是这个二傻这种狗,阿拉斯加这种狗,他倒符合这个理论,但是这个小孩儿童他并不符合这个理论,你要喂他,他不一定吃,对吧?他并不走向喂他食物的那个人。

    所以呢,约翰·鲍尔比他在1951年的时候,他对别人给他提供的Lorenz,我们现在在网上可以查到Lorenz小鸭和小鹅跟踪反应的这样的一个实验,他对这个感兴趣。就是在英国,那么在英国有一科学家,他就把小鸭和小鹅生下来以后, 那他就每天跟他玩,当然也是喂养了他。然后这些小鸭和小鹅就跟随着这个人在走。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就认为这个依赖呢,这个依恋是跟这个人有关系的,也就是说,Lorenz有关小鸭和小鹅的追踪反应,它有趣在什么地方呢?就是 在某一些动物的物种中,个体同母亲的形象紧密连接,可以不必借助食物就可以形成。

    因为小鸭和小鹅它并不是由父母喂养的,它是通过自己来抓虫子,自己来喂养自己,所以这就取代了传统模式。然后它就用于临床之中,就什么意思呢?只要这个人他不一定是喂他食物,只要对他足够的关键,对他足够的好,他就会亲近这个人。所以你说小孩呢,他喜欢谁和不喜欢谁,他绝对是直觉准的。他喜欢他的妈妈,他抱着他妈妈狠狠的亲,他就知道他的妈妈是关心他的。这个妈 妈即便是没有喂他食物,或者说他跟她的关系并不仅仅是一个喂食物的关系,这个妈妈经常对他讲话,经常跟他玩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妈妈的这个作用并不仅仅是一个喂养的作用。或者说他的主要作用还不在于喂养,他的主要作用在陪伴,能够理解孩子啊,能够跟孩子一起玩,这个能够非常 敏感的关心孩子,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在理论上来说的话,我们今天看到,第一个,孩子会有意外伤害,母亲不必过于的自责,第二个,意外伤害的发生,之所以不过于自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母亲他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看到这个孩子,看得住孩子。这个孩子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有他的自发性,比如说他可以翻滚了, 但是他并不知道危险。所以呢,即便是摔伤,也是他探索世界边界的一个佐证, 摔多了以后他就知道,这个东西不能这样子了,他就开始形成了一种某种平衡了,这种平衡在我们成人中见得非常清楚。

    第三,在不同的过程中,妈妈的反应,决定了孩子对他的状况的一个判断。今天的这个录像可以看出来,一方面三哥他感觉到母亲对他的这种关注,然后呢,他可能是没什么事,他能够笑,反而过来安抚他的母亲。

    约翰·鲍尔比不同于经典的精神分析这种地方,就是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既不是因为食物, 也不仅仅是因为母亲,而是在于这个人和他建立的这种关系,是一个敏感的安全的,和以他为中心的这种关系,而这个他才 会依赖这个人。

    如果评估过后,孩子是比较安全的,妈妈的反应不要过上,不然的话有时候妈妈的反应反而会吓坏孩子,会把孩子给激了,孩子会特别担心自己去探索会引起妈妈的焦虑,久而久之就不探索。

    【问题】施老师,孩子多大会开始讨好妈妈?

    回答:我们说的很聪明的孩子,从小的孩子能够跟妈妈拎拖鞋的,妈妈不理 这个孩子,这3岁的这种孩子,我们知道这个3岁的孩子能跑能跳,然后他就能 够去察言观色。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更小的孩子,比如说一岁的这种孩子,如 果父母亲经常的吵架,经常的对他不好,这个孩子一开始是哭的,后来就变得很 安静。他很安静的话不是他没有需求,而是他自己自动的降低自己的这种需求, 你可以看到一岁,甚至更小的孩子,他都已经以不哭闹,很安静来渡过这一辈子, 来渡过这个阶段。有的这个孩子在怀在肚子里面的时候,就经常要被流产啊,非常动荡,他生下来以后他就特别的安静,你不能仅仅解释为它是一个生物性的。 这个在心理上,他有这种感觉就是自己很难活下来,他必须小心翼翼的。所以我 们可以说很小的孩子,他都以不同的方式,在讨好的环境,不仅仅是他的妈妈, 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他能够活下来,当然不是说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用言语上的讨好,他用身体的安静,减少自己的需求来讨好,这也是一种讨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母婴观察(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px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