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
看书,到底在看什么?

看书,到底在看什么?

作者: 阎行之 | 来源:发表于2019-11-09 07:56 被阅读0次

    继续这本很黄的书~

    《坚持,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①.你为什么不能坚持?

    本章共九个小节,很短!

    不过基本说清了不能坚持的原因。

    同样是看书,有人兴致盎然,有人索然无味,区别其实就在于目的:

    你看书的目的是什么?

    到底想在书中找到什么?

    这通常是对于灵魂的一记拷问!

    1小节上来,直接讲了两个故事:

    没耐性的吉田,和能持续的新井,结果也是不出意外的一好一坏。

    记得第一次看到这里,只想把书撕了,这不是鸡汤是什么?

    跟小时候课本编的名人故事,并没有太大区别啊?

    那个没耐性的吉田,不就是猴子搬玉米嘛:西瓜换桃子,桃子换玉米,玉米换气球,气球飞了……

    除了时间浪费,啥都没得到~

    而那个能持续的新井,俨然一副自带BGM的主角姿态,他做的事就是那个持续在一个地方挖井,最终见水的人。

    一股浓浓的咖喱鸡汤扑面而来,以前我始终这样认为。

    因为新井的所谓“成功”并不具备普适性,与小时候牛顿,爱迪生那些的伪造故事一样,适合别人但不一定适合我,因为环境,土壤,精力,性格,都是不同的。

    因为同样的课本还告诉我,按图索骥,生搬硬套并不可取。

    后来我的观念发生了一丢丢转变:

    那就是我看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以及怎样对待新的观点?

    这就牵扯到是以开放还是封闭的心态看书:

    如果是为了在书中找到印证自己观点的内容,那么整个过程就会很不痛快,因为任何书必然会有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悖的观点,改变往往是最痛苦的。

    不信看看身边的长辈,父母,有些信息明知道是错的,可你就是敌不过保健品小妹,其思维想法观点之固化,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因为一个人的思维观点,是他所有知识和经验的总和,而所有思考也是基于此而建立的,他们只会相信自己认为的,也只接受自己理解的内容,当只愿意看到自己喜欢看到的,长此以往“信息茧房”也就形成了。

    不信你看看那些强势的父母,是怎样把自己的经验,观点强加给孩子的?

    不禁让人想问一句:他们的经验和想法就是正确的吗?

    春树说过:人不是慢慢变老的,而是一瞬间变老的,当你停止思考和接收新观点,拒绝升级认知的时候,马上就老了。

    有些人80岁还很年轻,

    有些人20岁已经老了。

    当带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书,就会很容易津津有味,因为好奇心原本就是人类的天性。

    队长给我讲过他的童年,小时候没啥吃,去集市最大的梦想就是吃一顿烤红薯。

    后来看过一个报道,记者去贫困山区采访当地小孩,问他们想要什么?

    孩子们回答:想要每天都可以吃方便面。

    时至今日,有些地方,方便面这东西也只有过年改善才能吃。

    在他们眼里,烤红薯,方便面就是最好吃的东西,就是皇帝的金锄头。

    他们错了吗?没有!

    因为他们的认知与经验里,这些就是最好吃的东西,对其而言这就是客观事实!

    没出过井的青蛙,不了解天外有天很正常,因为其见识与经验有限。

    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大江大河,还会把池塘小溪当一回事?

    那我们又凭什么认为自己的观点经验就一定对?

    自己的想法,做法,认知,格局就一定是青天,大海?

    我相信见识过满汉全席,山珍海味的人,绝不会说烤红薯和方便面最好吃!

    每个人都会有其局限性,都很容易固化思维,而看书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样,就是为了提升认知境界,开拓格局,避免夜郎自大。

    怎么做到?

    那就是不断的接受与自己经验相悖的观点与经验,海之所以广博就是因为纳百川。

    只有当见识了足够多的观点,看过了无数的事例,才能更容易认知思想不偏不倚,不走极端。

    不要轻易用对或者错来衡量,来打标签!

    毕竟只有小孩子大脑为成熟的时候,为了方便记忆,才会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

    有些事物虽然我们不能理解,无法认可,但却不能否定其客观存在的事实!

    任何人,哪怕是圣人,也不可能完全正确。

    任何书,哪怕是天书,同样可能出现错误。

    面对这样的情况,孔老师早已教过我们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提升认知格局:不断的接受新的思想知识,新的观点经验是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必由之路。

    我们不是记者,不是律师,没必要抠字眼,不能因为其一个字不对,就否定所有。

    值得我们关注的,应是对我们有益的地方。

    毕竟术业有专攻,垃圾分类不是咱的研究。

    怀着开放的心态,再看开始的两个故事,就会发小很多细节:

    虽然成功不具备普适性,但是“成功和失败”的事件本身却具有普适性。

    吉田的猴子搬玉米,半途而废这种行为,就算我吃红薯也知道是对我们无益的,怎么办?

    那就避免呗,这不就是看此书的目的吗?

    至于吉田是好是坏,真的假的,与我何干?

    再来看持续的新井,三个细节呼之欲出:

    定目标是先认识到;

    积攒到某时刻爆发;

    复利;

    这不就是生活中的自己吗?

    为啥每次flag都光速打脸?

    因为没有是先认识到!

    刚开始减肥,一上来就是不减20斤不换头像。

    刚开始跑步,就是三个月要跑马拉松。

    刚开始学习,一天要看3本书~

    …………

    这都叫超人任务,就是奥特曼都坚持不下去的任务。

    计划成功的前提是:目标切实可行。

    积攒到某时期爆发?

    量变都质变的过程,道理都知道,操作起来抛到九霄云外。

    都没开始,习惯都没如何坚持?

    怎么有量?量都没有质变又从何谈起~

    复利。

    这就不需要说了……

    当一棵树小的时候,需要日复一日的浇水,施肥,除虫,防风等,这时很累,成效很慢。

    可当它长大了,突破了某个节点,从此不但不需要你费心劳力,你还可以在它脚下乘凉,用它的果实充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书,到底在看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ug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