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37——人们运用什么“理论”来理解自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37——人们运用什么“理论”来理解自

作者: 流动的温暖 | 来源:发表于2020-09-21 05:58 被阅读0次

           

    片段

            我们如何理解自己?我们如何理解他人?他人如何理解自己?他人如何理解我们?我们常常给自己或他人的人格做出各种假设。我是懒惰的,神经质的,是这样吗?我是什么样子的?我在写简书的时候会怎么做?我在打扫卫生的时候会怎么做?我在陪伴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会怎么做?

            作者指出,在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内隐人格理论与我们的自我叙述是我们理解自我与他人的基础。

           

    片段

          内隐人格理论

            请想象一个在你心目中堪称榜样的人,再想象一个让你无法忍受的人。当想到这两个人的时候,你联想起他们的个人特质,如真诚、幽默、自知之明,喜怒无常、消极、自我中心等。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二三岁的小朋友见人行事,有些小朋友,在爷爷奶奶面前,撒泼打滚,在爸爸妈妈面前,撒娇卖萌,在老师面前,乖巧听话。即使在孩提时期,小朋友们就具有了评价人格的初级系统。根据自己对家人和老师的人格判断决定自己与他们相处的方式。在老师及他人眼中的小天使,回到家以后可能变成爸爸妈妈眼中的“小恶魔”。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我们所做出的人格评价都反映出自己的内隐人格理论,这是我们对于人格的个人解释,这种解释把人们的行为与我们对其归因的特质联系在一起(是个人自我中心的一种想法,比如,对一件事同一个人的处理方式,有人归因敏感,有人归因细腻,有人归因敏锐,有人归因灵活)。像内隐记忆一样,内隐人格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作用于意识层面,是一种用于简化理解他人的任务。大多数时候,内隐人格理论足以让我们的社会关系顺利运转——至少在熟悉的环境中是这样。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我们的预期可能并不准确,但是在熟悉的领域,我们的内隐人格理论可以帮助我们预期他人的动机与行为,让我们能够顺利工作、与朋友互动。

            内隐人格理论依赖于对特质与身体特征的朴素假设和刻板印象,而这可能导致错误。比如南方人精明,北方人豪爽(刻板印象)。

            当人们的动机和感情影响了我们对他人人格的判断,内隐人格理论可能也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预测,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投射。因此,当一个人感到生气、高兴或抑郁时,他可能会幼稚地以为别人也是同样的感受。

          一个人的内隐人格是可变的?还是不可变的?认知理论家沃尔特.米歇尔提出人格—情境争论。他指出在不同情境中,我们的行为并没有人们所想的那样一致。在预测行为的时候,有关情境的信息比有关个人特质的信息更为重要。人格—情境哪个影响更大?人格心理学家威廉.弗里森认为,当人们按照个人的一般行为模式行事时,我们可以发现人格的一致性线索,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人格特质来理解那些长时间反复出现的行为。正如我们所知,在较短时间内,尤其是在特殊情境中,行为可能会非常多变。所以,长远看来,人格视角是正确的,但若分析短时间内的过程,情境视角则更具解释力。

            然而米歇尔认为,哪一方更具影响力还取决于情境因素的强弱。我们还需指出,文化也是情境因素的一部分,而这也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人是活生生的人,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描绘出一个人所有的人格特质。

            卡罗尔.德威克提出心态(心理状态)对我们的影响。它是我们整个精神世界的主要方面。它帮助我们塑造目标,影响我们对未来持乐观或悲观的态度。固化的心态,认为自己拥有“天赋”的能力,可以轻易取得成功。而成长的心态,所有的天赋与能力都处于持续成长的状态,只有高强度的练习与努力工作才能进步。

         

    片段

          自我叙述:我们生活的故事

            当别人说“介绍一下你自己”时,你会回答什么?我是谁?我来自于哪里?我要到哪里去?心理学家丹.麦克亚当斯认为自我叙述和动机、情绪或社会关系一样,是人格的重要成分。自我叙述是自我概念随时间发展的故事。

            文化对我们人格观的影响

              西方人倾向于把个人和自我当作人格的核心。虽然全世界的人确实都承认自我是独特的,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尤其是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个体也认为自我扎根于更大的社会网络之中。要理解个体就必须同时考虑那些与之相关的他人——接下来看看哈里·特里安迪斯的跨文化研究。

            根据特里安迪斯的研究,最根本的文化差异在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维度。对于那些成长于欧美传统文化中的人来说,个体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但那些成长于亚洲与非洲文化中的人则更强调家庭或其他社会群体。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的同一性就是与群体和谐共处,他们期望别人也是如此。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人们认为自己是独特的,独立于他们的社会关系。因此,对于欧美国家的人而言,自我即是全部,但是对于许多亚洲与非洲国家的人来说,自我只是更大群体中的一部分。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没有“优劣之分”,不同角度各有利弊。这对人格有不同的影响。

            生活中,尝试觉察一下,我们理解他人的内隐人格理论,理解自我的自我叙述理论。会发现什么呢?

    片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37——人们运用什么“理论”来理解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up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