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两年,“剁手”这个词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涌现了一大批“剁手党”,尤其是在购物节前后。
“剁手党”究竟从何而来?
剁手党,专指沉溺于网络购物的人群,以女生居多。这些人每日游荡于各大购物网站,兴致勃勃地搜索、比价、秒拍、购物。周而复始,乐此不疲。结果往往是看似货比三家精打细算,实际上买回了大量没有实用价值的物品,造成大量时间、金钱的浪费。这类人自己在冷静之后也会意识到问题所在,甚至有痛定思痛、剁手明志的冲动,但购物瘾一犯即把决心忘得一干二净,故而得名。
以女生为例,每到临近换季的时候,翻一翻去年的衣服,总觉得不合适,于是开启了买买买的模式。
买买买,买啥衣服?
时尚流行的,俗称“爆款”,比如今年流行的背带裙,喇叭袖等。至于适不适合,那就另说。总之今年流行啥款式,都必须入手。这是绝大部分女生购物的想法。
这些爆款是如何来的呢?
鲁迅说过,这世上本没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
这话同样适用于此,穿这类衣服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一种时尚。
什么是时尚潮流?
以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时尚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社会上多数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短短的时期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人们彼此之间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蜂”现象。
人们在追求和模仿时尚事物时,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安全感:既然这么多人这样做,一定是正确的,自己和他们一样也不会错,这便是“从众”。
2
来看张图,先了解一下买买买的打开方式。
来自网络你买之前有考虑这3个问题:
1.想买,真的需要?
2.确定真的买得起吗?
3.买了会降低现在的生活质量吗?
生活中总听见有些人抱怨家里太小,放不下东西......噼里啪啦的都是一堆外在原因,压根儿就没想到关键点。
关键点是啥?就是爱买买买。
一提起买东西,我们都有那个冲动,尤其是遇到大型购物节,看着什么都便宜,什么都想要,纷纷下单,用不用得上,买了再说,但事后总会后悔,因为家里实在放不下太多或无用的东西了。
就以临近的双十一为例,购物车里是不是已经有一大串商品,就等着双十一下单呢?
(赶紧看看,是不是真的需要买)
冲动是魔鬼,试着下单冷静后再付款呗。
身边有朋友就是这样控制自己的,可以借鉴一下:购物账号绑了一张银行卡(短信绑定是家人的手机号),付钱时需要验证码。
这种囤积在家的“买买买”行为,也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这也是种病,叫做囤积强迫症。
顾名思义:就是在不停添置新东西的同时,还不舍得扔掉旧的,囤积了大量没用的东西,有人甚至因此无法正常生活。当然,我们并没有达到无法正常生活的地步。
不过看看周围,是不是该整理一下啦?该扔的扔,舍不得扔的就送人吧,做好事是件让人感觉很快乐的事儿。
记得定期整理是个好习惯哦。
3
还有一种比较极端的“买买买”行为—购物狂。
记得《最爱女人购物狂》这部电影吗?先来回顾一下电影吧。
最爱女人购物狂韦家辉导演就是以生活为素材,为我们打造了常见的购物狂升级版电影。
电影中的方芳芳、丁叮当和何穷富,印象深刻不?他们就是典型的购物狂加强版,强迫性购买症。
强迫性购物购到入不敷出的人,长时间购物停不下来的人,和长时间惦记购物的人(虽然没有购买),都属于购物狂。
情况严重者症状表现:伴发情绪焦虑,药物滥用和饮食失调等,如电影中3个主人公,是需要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以及参与互助组织,进行心理疏导。
4
买买买的升级版就是购物狂,购物狂在这个“国家鼓励促进消费”的时代中无处不见,尤其是女性。
不过,《最爱女人购物狂》的3个主人公是加强升级版购物狂,而我们常说的“购物狂”一般指的就是买买买。
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心理学的疾病这种购物行为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呢?简要概括为以下5点:
1.压力
2.受过创伤,身心受损
3.生活空虚
4.虚荣心理和从众心理(上面提到过)
5.购物习惯
先确定自己的这种行为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再逐一进行调整,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和观念,才是最有效控制住“买买买”行为的办法。
买买买,量力而为。
喜欢的人儿,点个赞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