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写过一篇《德州扑克反思》,那是在我刚玩德州扑克不久,也是输得最多(5000+)的时候。
如今接触这游戏快一年了,当初教的 “学费” 已经打回来,而且近几个月还带来了一万出头的盈利。
然而最近一两个月,不想把业余时间用于打牌的念头,愈发强烈。
我有时甚至还故意浪费这部分盈利,似乎期待着它的 “清零”,作为一个离开的理由。
这周末与朋友聚会,在又醉又困的状态下,把这个月赢的三千多输完了。
突然间,感觉与它告别的时刻,到了。
自律的赌博
作为一个连麻将都不会的四川人,我一直觉得赌博输钱,非常不值得。
在北漂回来后的裸辞日子里,从同学室友那里偶遇了德州扑克。我承认,开始时内心的动机是掺杂有羡慕、投机、空虚。
但之后看到的一篇文章,让我对这个游戏有了更深的认识——它非常能体现游戏者的人性(弱点)。
经久不衰的游戏大都有这样的特点——规则很简单,变化却很复杂。比如象棋、围棋。德州扑克也如此。
它和四川地区的 “炸金花” 类似。手里两张牌,随后先发三张公共牌,再发第四张,最后第五张。
发公共牌前、每次发牌之间,都是下注做决定的时候。而每次发牌都可能会扭转胜负,你面对对手的下注,总有三种选择:放弃(已投入的钱)、跟注(继续看情况)、加注(反击对手)。
每个人的人性,尤其是人性的弱点,就在这一连串的决定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因此,德州扑克与其说是赌博,不如说是数学与人性的较量。
而真正的盈利在于长时间下实力的差距:一模一样的牌,你要与对方相互交换角色后,打得比他更好!短时间凭运气的输赢完全没有意义。
比如从 1-100 抽取数字比大小,你拿到 100,他拿到 99。你下注 100块,他加注到 200块,最后你们谁也没放弃,直到拿出了身上全部的钱。
亮牌之后,100>99,你赢了。但这有意义吗?
角色交换(你拿到99,他拿到100),行为不变。这一场游戏,只造成了短时间的波动,长期来看这种输赢是会相互抵消的。
因而,德州扑克这门游戏,需要玩家非常的自律,根据一次次双方的选择来获取信息,分析清楚自己与对手的差距,从认知差距上获利。
在这场数学与人性的游戏里,我本打算从中克服自己人性的弱点,但最终却走上了靠保守、自律而逐渐盈利的道路。
但这样一来,盈利完全成了一笔时间与金钱的交换,不带任何附加意义。
因而,我这个 “追求灵魂的现代人” 渐渐地,感到索味兴然。
及时止损
在德州扑克的游戏中,90%的操作其实都是在—— “放弃”。
而对于每一个决定,忘记已投入的金钱(沉没成本)是最基本的觉悟。这样的放弃,也叫做 “及时止损”。
那么,现在到了我 “及时止损” 的时候了吗?
我所游戏的俱乐部,应该是最小的赌场了。每场最低带入 200元,或 400元。单场的输赢,一般很少超过 2000。
曾经 200带入的俱乐部里,有一个非常厉害的降级玩家,每个月打两万多手牌(需要和上班一样的时长),每月能够赢利接近五万。他的技术是我现在无法望其项背的。
那么,如果我能打牌月入五万,这场时间与金钱的交易,便足够值得了吗?
我总是很看重 “人的可能性”,因而不喜欢那些因沉迷某个事物而被局限住的人。
现在,轮到我自己面对诱惑了—— 50,000 这个数字能成为界定我个人的 “尺线” 吗?
它确实能解决生活中不少问题,但对于财务自由而言,明显是不可能的。
而在我真正有天赋的地方(至少我自己这样觉得),也是可能实现财务自由的地方,我本以踟蹰不前的双脚,若是再缠上这一道枷锁,那便再无远方可言......
这还仅仅是从金钱上而言。
辞
另一件德州扑克中很触动我的事,是在看 5年前、10年前、现在的比赛视频时——几分钟间隔的视频切换,同样一批顶级牌手,老得令人惊叹。
曾经那样的意气风发,如今尽管仍不时透出锋芒,但总感觉看到的是他们曾经高光时刻下,一个个模糊的影子。
屏幕上的光影,把他们不同年月的风华,缩短到了几分钟的距离,于我眼前。
而名利与时间的距离,在这一刻,变得从未料想过的遥远。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此情此景下,最好的旁白莫过于此。
很明显,在这场时间与金钱的牌局上,玩家的赔率太差了。
谢谢德州扑克教会我的那些道理:概率计算、风险承担、祸患积于忽微、认知差距、正确决策、读牌读人......
也让我读懂了自己人性的弱点,并用游戏策略告诉我应该怎样克服,尽管实现起来远比做个大不了输几百块钱的决定困难。
......
但在这个二字开头的最后年华,我必须提前离桌了。
揣着兜里不深的时间筹码,去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一个我心可栖的 soulmate。
Good luck!
2020年8月1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