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四季守候,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他用青春书写着农村基层教育的春秋,他把满腔热血献给了身边挚爱的孩子们,使这片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教学上他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习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一、行胜于言,无私奉献
龚老师带的是六年级,一接这个班他就认真观察,发现班上孩子们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基础薄弱,很多以前应该掌握的知识,他们还没能很好地掌握;二是班上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的比例高。学习之外,他们更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家庭的关爱,家长们也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足。这两个问题对孩子们的成绩甚至是未来成长都可能造成影响。龚老师首先从“补齐短板”入手,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之前四、五年级的知识全部重新教授一遍,但这样一来,工作强度也随之加大。于是,他成了全校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老师。每天早晨6点多,她把学生们从宿舍带进教室,进行诵读。上晚自习时,她为孩子们讲练习,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润物无声,点亮心灵。
关注学生,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自从他担任班主任以来,精心呵护着每位学生,全心帮助家长解决生活教育中存在的困难。特别是对那些留守学生,贫困学生,单亲学生及其家庭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们都喜欢上他的课,因为龚老师既像哥哥一样陪着他们又像家长一样关心着他们。
记得有一次,班级里的学生杨某(化名)和母亲意见不合,吵架后离家出走一夜未归。龚老师得知情况后,连夜陪同他的母亲去寻找,他的父亲因为担心,在骑摩托车赶回来的路上发生了事故,住进了医院。找到他后,龚老师把这次意外当做教育帮助他的有利时机,让他深深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来他成为了一名内心充满阳光的学生。
还记得学生余某(化名)在六年级上学期时,是个活泼、好动、爱思考、敢于发言的好学生,但是比较容易违反课堂纪律,龚老师和他谈心沟通几次后有明显改变。在下学期开学初时,龚老师发现他变得沉默寡言,上课不发言,作业也明显是应付,表面上变成了遵守纪律的好学生,但实际上他存在思想问题,龚老师先向他家人了解情况,又与他家长进行沟通,在此基础上,与他谈心,了解到他是因为父母对他进行了严格训斥,就认为老师也不喜欢他,变得沉默寡言了。问清情况后,龚老师耐心地与他交谈,解决了他思想上的包袱,在平时上课时有意识地鼓励他发言,渐渐地他又活跃了起来,变得活泼开朗,脸上有了自信心,微笑。在小升初时考了一个不错的成绩。
三、学无止境,勇于探索。
“学习永远在路上。”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仅是“经验型”的,也应是“研究型”的教师。在政治上他认真的参加政治学习,积极学习党史,利用“学习强国”、“云岭先峰”等学习平台实时了解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在教学中,他坚信那三尺见方的讲台就是“教”“研”阵地,立足实际开展校本研修,探索教学方法,将教研之根深扎于教学实践中。他先后参加县级教学竞赛,多次参加教材培训,聆听专家报告,虚心求教,研习教材,更新教学理念。他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教学中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四、不负韶华,不忘初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参加工作七年多的他曾多次获得表彰。每次听说获得什么奖状,他就会流露出喜悦之色,虽然每次的表彰都是纯精神上的鼓励,但是他很重视。他说,这是领导对他工作的一种肯定,这会让他更加有激情的工作。他说:“自己的辛勤付出是值得的,再苦再累,他心甘情愿,他会坚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用汗水浇出了桃李芬芳,他用热情收获了学生的敬爱,家长的认可,领导和同事的称赞。
龚老师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将用全部的爱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播种美,传递美,收获美。”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20309/2f101c83098c8ef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