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少数民族作为统治阶级的朝代,它的厉害之处不在于入主中原,而在于以区区几十万的兵力打败了有上亿人口的中原汉人的统治集团,但满清统治集团后期的封闭与自首以及一些其他原因导致了清王朝的统治只有二百七十六年。其中由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探秘“女真”传人集聚的美丽渔村
八旗到底为哪八旗,在一开始,努尔哈赤只建立了黄旗、红旗、蓝旗、白旗四旗,后由于人数的扩张,又建立了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旗。八旗制度是一种军民高度结合的制度,平时进行农事生产活动,战时进行动员令,全员进入战争状态。每一旗都有固定的人数,一旦人数不够,有时会出现一家父子齐上阵的情况。这种制度严格的保证了军队的数量和战斗力,在女真族时期把分散的部落式生存方式向集中政权生存方式有效的推进了一大截。
在没有八旗制度以前,女真族一直是散居的游牧民族,自八旗制度开始,努尔哈赤开始对女真部落进行了有效的统治和管理,虽然对外战争不断,但八旗制度的优越在这种战争状态下越显得突出出来,不管是对朝鲜的丙子之战,还是对抗明朝的早期战争,都彰显了八旗制度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为满洲早期内部的发展奠定了一个稳固的基础。
在清朝中期,清军入关之后虽然建立了汉军八旗、蒙古八旗以及各种兵制,但八旗铁骑在清王朝统一全国的战争中依然发挥了中坚力量,先后平定了豫陕的李自成大顺政权、四川的张献忠农民军和南京的南明弘光政权。虽然清军在刚入关时只有20万左右的兵力,其军队数量少于当时中国的其他任何一股势力,但凭借八旗铁骑和多尔衮的清军将领的指挥,清朝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就扫清了全国的反抗势力。
但八旗制度自入关时到达顶峰,但也是从入关开始,八旗制度开始走下坡路,由于战争慢慢减少,八旗人口骤增,由于一兵俸禄要养活一家人,旗人又不准做其他事情(经商 务农),只能靠朝廷俸禄来供养,已至入营成为了一种生存手段,老人和孩子都可入营,军队战斗力直线下滑,腐败问题日益严重。
每一种制度在不同的时期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八旗制度在高度中央集权制度下暴露了其严重的劣势。八旗制度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一种小农思想,只是把某一团体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在早期战争中,胜利之后的战利品都有自己分配,有一定的私利主义,这一点在清军入关后依然可以看得见。清初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广州等大屠杀屠杀了大量的汉人反抗组织,此时中国的人口减少在5000万以上,掠夺了大量的财产,并没有完全把战争的的性质上升到国家统一的高度上,必然不能顺应历史发展。
清朝后期战争完全是靠汉人组成的团勇来抗击,八旗完全已经丧失了其作用,但八旗子弟依然消耗着清王朝的国库,彻底把清朝这个垂暮老人拉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八旗制度虽然有诸多劣势,但终究在历史的舞台上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