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春,年仅24岁的欧文·斯通在巴黎看到温森特·梵高的画展,被其画作震撼不已。那一年梵高去世刚刚37年,美国公众尚不知道这位荷兰画家。于是斯通细读梵高与弟弟的信件,“肩背旅行袋,走遍了欧洲,住在温森特曾经居住和作画的每一处房屋,跋涉在布拉邦特和法国南部的田野上,寻觅温森特曾经安插画架,把大自然变成不朽艺术的确切地点”。回到纽约的公寓后,欧文·斯通在六个月内四易其稿完成《渴望生活》。自1934年初版后,长销不衰。
画廊展出了梵高的70余张油画,欧文·斯通仿佛踏入灼日之下的宇宙幻境,完全被震撼了。五十五年之后,他还惊叹不已地回忆:“在色彩的辉映下,就像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照进大教堂一样,波光流泻,色彩斑斓。对于受过意大利宗教画和巴黎寓意画过多熏陶的我来讲,绘画已经成了一种不能令人激动的艺术。然而,此刻,突然间面对着温森特的这个由色彩、阳光和运动组成的骚动不安的世界,我的确惊呆了。当我惊诧不已地徘徊于一幅又一幅壮丽辉煌的油画前时,我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整个世界豁然开朗:在人、植物、动物从那富有生命感的大地升向富有生命感的天空和太阳,然后又向下汇聚到同一中心的运动中,一切生命的有机成分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伟大崇高的统一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