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钱以前是个很执着的人,
小时候感觉自己家庭很穷困,
总是要用别人不用的东西;
所以拿钱去给别人买东西我是不开心的,
即便可能是自己的朋友。
穷得来我也会喜欢炫耀金钱,
如果感觉我家比这家孩子家庭要好,
或者我会当着穷亲戚面前炫耀爸爸给自己买的很贵的墨镜。
越穷越想别人知道自己家有钱。
所以想起过去的自己很惭愧;
钱在我的印象中非常的重要,
有钱当然是好的,而且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所以我找的男朋友除了一个是比较穷的,
其他家庭条件都是挺不错的。
所以之前的自己对于金钱除了占有就是吝惜。
当然也会很喜欢占他人的便宜,
有人帮我出钱或者可以蹭我就很开心。
以前情感观念里面还是觉得
男人才能赚大钱,所以总是期望男人赚更多的钱,
自己不想那么辛苦不想那么努力赚钱。
想要依赖男性赚钱来为自己获得好的生活方式。
后来遇到了一个比我还吝啬的前男友,
对我花自己的钱都比我还抠门,
那个时候为了金钱很多争执和冲突,
相反的是遇到了先生之后 ,
他对我花钱完全不设限制的时候,
我也很害怕,
就感觉好像无底线地要把所有钱都花完一样;
所以我也在那个时候开始反思到底怎样的金钱观才正确呢?
我看了很多金钱疗愈的文章,
她们说说金钱散出去人才能聚合,
疗愈金钱重要的是疗愈关系,
要勤奋要正当的开销,
以及要重视关系等等,
但是根本的东西不懂,
如在云雾之中。
看到奶奶去世前为了五元榨菜而问照顾她的义工收费的时候,
我当时就觉得人果然习惯好重要,没有好的正确观念对钱抠到连死之前都要算计。
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所以想要改变。
对于金钱我一直在找楷模,
直到有一次参加善女人会议的时候帮助一个师姐做义工时终于找到。
这个师姐非常有钱,而且很和善,
她指定要带着我,我就跟着她一起照顾这些女法师。
她在大屿山要供僧,所以出钱请大家去那边吃饭,还帮过生日的法师买了素蛋糕,
当天吃饭是应该有三四十桌的人数,每桌至少十个人。
但是很可惜的是临要离开素餐厅的时候,
经理突然过来找她核对人数。
说是计算的时候又有新的法师加入当时没有点清楚人数。
师姐和他简单沟通了几句,
她说这样子,你先点清楚本身现在开了多少张桌子和位置,
如果还是不放心的话,就按照目前这个基础上再计算多5-8个人的费用,
不用紧张,你写上就可以了。
我正好站在她的身边听得一清二楚,
原本很紧张的经理和服务员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
最后的计算结果出来是没有多的,
整个和谐的关系和状态没有被这个插曲打破。
那一个瞬间我终于明白自己在金钱上的价值观取向。
我是喜欢金钱在乎金钱的,同时我也在乎人的关系,
我希望金钱带来的是关系的和谐而不是紧张。
而我希望自己是一个认真对待金钱的人,
认真但是不小气,在事情上能尽可能地给予他人帮助和关心,
当然,我发现自己也不喜欢讲价,
如果我觉得贵了大不了不买,
但是没有必要讲价伤了和气。
金钱是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安全感的,
但是我不喜欢依赖金钱所带来的一切感受。
我希望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
等价交换是一个褒义词,
我们经由金钱作为媒介可以互相享受服务;
因为人心简单,所以大家的关系简单干净;
对于金钱没有过多的欲望,就没有多余的恐惧;
内心处于开放和接纳他人的状态;
所以乐于为他人付出金钱的力量;
也自然能得到他人金钱上的照顾和回应;
不用计算得那么精细,留一两分人情在其中;
其实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再后来我学会了一个词叫做知足;
之前对金钱太多的贪婪,习惯了欲望的满足,
所以总是想要从他人身上获得好处;
总是内心感觉到金钱的不满足和匮乏;
后来明白了无论他人付出的金钱多少;
都需要感恩他人的付出和给予;
无论有钱无钱,都能随时的满足和感恩;
人活着其实有很多的感动和被他人给予的时刻;
后来明白了金钱的另一个形容词是独立;
要自己独立地生活和承担,
也自然能得到金钱的照顾;
不要想着占有他人的便宜和照顾,
学会给予,自己能充盈,给他人也能提供照顾;
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生命才值得自己和他人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