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怪圈——越省亏得越多》
文/山竹
现在教大家理财、购物、明智且理智地消费的干货已经非常多了,大家看到这个文章标题,也许已经猜到我接下来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了。但是,分享这个经历,让大家再看一遍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知道,如果你在看完前辈们的干货后就做到了令自己满意的消费行为的话,你是不会跟着标题进来的。我也想告诉你们我的经历,希望你们停止像我一样踩雷。
现在,让我们开始正文吧。
小学的时候在某本推销书上看过这样一件趣闻,说上世纪汽车销售店卖出同一款车,穷人付的价钱总是高于富人。原因是穷人的信息渠道有限,不太了解买车的门道,而且穷人出于自我满足的心理通常砍价不会砍太多。精明的富人有丰富的信息渠道,会货比三家,了解车的市价、性能以及其他参数,销售员无法吹嘘得太多以拉高价格。在旧时代,在购买相同的东西时,穷人总是比富人消费得多。
而在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在网购这件事上穷人与富人的信息差已经不是太大了。年轻人在网上“货比三家、十家、二十家“都是正常操作。理论上讲,穷人和富人在购买相同的东西时应该不会相差太多。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贫穷大学生山竹君来告诉你他的惨痛经历。
上个月,我的脖子有点不舒服,原因是我用了三年的棉花枕头已经薄了很多,无法为我的脖子提供有效支撑。加上上大学,要花很多时间坐在桌子前,脖子开始变得有点僵。那就再买一个枕头喽。于是我上网买了个二十块的棉花枕头。结果来的不是我想象的中间下凹的实棉枕头,是很蓬松,一睡就扁的那种。当时很郁闷。
为了脖子,我又上网买了一个四十块的记忆海绵枕。刚开始睡的几个晚上觉得很舒服、很满意,庆幸自己捡漏了。睡了一个星期左右,脖子又僵了。原来,这个记忆海绵还是太软,回弹时填充了皮肤与枕头的间隙,让我误以为脖子得到了支撑。
于是苦逼的我又一次踏上了购枕之路。还好,遇上双十一打折季,买了一个一九九折后七十七的乳胶枕头。我的脖子终于得到了安慰。
回顾我买枕头的历程。花了一百三十块,买了三个枕头,报废了两个,还硬生生让脖子撑了一个月。看看我都干了什么,本来想省钱,却硬生生浪费了60块、浪费了时间、精力。浪费的,就是亏的。现在那两个没用的枕头扔在我宿舍里,我不知道拿它们干什么,也不忍心扔了,放着还浪费空间资源。
我手里的钱,总是刚刚好买我需要的东西,没办法买我想要的东西。为了买木料,买一些做手工的小工具,小物品,我总是想花更少的钱买更多的东西。虽然零钱充足的同学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他们买东西往往和我不是同一个结果。因为他们心中有个界限,那个界限——叫“一分钱一分货”。贪便宜想省钱换来的结果大多不会太如意。越想省反而越亏。
差不多的钱买差不多的东西。我身边比较宽裕的同学一直在遵循这个原则。
另外,还有一些人,和我一样不太富裕,却喜欢买品牌货。他们宁愿三年只穿一双李宁、耐克、纽拜伦,也不愿意一年换三双新的杂牌鞋或无牌鞋。有人觉得这是爱面子。不是,我也反对奢侈消费和过度消费。他们很聪明。知名品牌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高的质量、好的服务和让人放心的售后。可以减少退货风险,更能节省时间成本。同一类商品知名的品牌最多也不过十多家,每一家的风格、品牌调性都具有各自的沿袭性,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喜好迅速找到合适自己的牌子,并根据自己的零钱找到合适自己价位的鞋子。
我买鞋也是这样,想省,结果一算反而亏了。高中三年,我穿的一直是网购的杂牌鞋。三年,换了八双,平均一双三十凑起来也有两百多了。还不如一开始买一双百搭品牌鞋更划算。穿三年,不用花时间上网挑鞋子,也不会看起来太屌丝,脚还舒服。初中时妈妈给我买过一双鸿星尔克,这个牌子在国内算是知名的大众品牌了。两百多的一双鞋我从初一穿到初三。很舒服,后期也没有变形得很严重。可惜我没有妈妈的理智与理性。
现在大部分同学忍一忍下个手,还是可以买一些品牌货的。但是,他们很多都像我一样,总是想省钱,买更多的东西。最后总是打着“利用每一分钱”的旗号干些浪费钱的事。越省,亏得越多。
我很喜欢“特立独行的猫”的那本《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里面也有一篇提醒我们做聪明消费者的文章,叫“又贵又好的才真的省钱”。我曾经拿她的文章来告诫自己,买点好的靠谱的,别总是想省钱。可惜还是我还是时不时的忘了。唉,道理我们都懂,只是需要被重复地提醒。如果你现在也开始担心下一次还想省钱买更多的东西,请现在就把那篇“又贵又好的才真的省钱”就贴在床头,并经常阅读,以提醒自己。还有,买东西之前记得默念:“一分钱一分货,买对的才好过,越想省越会亏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