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melier是一个法语,在中国翻译为“侍酒师”,不难想象这个对于中国是新兴热门的职业是在法国雄起的。

18世纪中期以前,法国只有小酒馆与客栈仅仅简单提供食物与酒水,但并没有专人负责。
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才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公共餐厅,并迅速成为法国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在巴黎更是一种时尚,这些餐厅之所以流行归功于能够提供讲究的侍酒服务,真正意义上的“侍酒师”也在此时正式诞生,到了19世纪早期已经发展成为高度专业的职业体系。
在酒店餐厅里负责开酒倒酒的服务生应该是人民最初对侍酒师的印象,其实这个概念也没有错,因为侍酒师的精神就在一个“侍”字,开酒倒酒是对客人最基本的侍酒服务。
但毕竟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饮料之一,形于表面的服务当中又囊括着开瓶前把握客人的预算喜好或者目的进行推荐,确认酒款时对酒杯器皿选用和酒温把握,开瓶后是否换瓶醒酒和酒质鉴别等等专业技能。
设计一份适宜的酒单也是侍酒师的职责,除了挑选跟餐厅菜式风格匹配的葡萄酒,还要衡量预算以及主消费群体,还得保证酒单的丰富度(不同种类、国家、风格以及售价均要有,价格越低的酒越讲究性价比。)。
一份酒单全是主流酒或名牌酒,是某个特殊产区或产量少精品小庄往往都表现出侍酒师选酒风格及知识深厚。
酒单以外更是繁琐的酒窖管理工作,如何正确储存葡萄酒,如何管理库存等等。
优秀的侍酒师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得灵活地处理餐厅里所有关系,在餐厅同时具备着食物、葡萄酒与客人之间的沟通桥梁。
《2018年中国最佳法国侍酒师》决赛中,有一部分的题目就是针对侍酒师为客人侍酒过程中遇到的突发情况如何作出灵活应对,如气泡酒服务,其中有两位客人不喝气泡酒也不喝干白,你应该如何应对?红酒侍酒服务,对着赶时间的客人,应该如何应对?
所以说一顿宾主尽欢的用餐,能否留下美好的体验,就看侍酒师能否在短时间内设身处地了解客人的需求,并提出餐酒搭配的建议,尤其是那些向往葡萄酒却因为自己不懂酒而战战赫赫的客人,要学会用他们能理解的说辞来让他们避免尴尬。
这些都是需要实战经验累积下来的,没有速成的。
目前在中国可能只有一线城市或者高级酒店餐馆里才会有侍酒师的职位,其实随着葡萄酒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在我们的日常用餐中更需要有人担当起侍酒师的角色,这样在我们用餐时更能拉近葡萄酒与我们的关系,让葡萄酒更友善,为美食锦上添花,而并非仅仅成为别人眼里装B利器。
反正在侍酒师的帮助下,我生命中就留下很多个用餐时刻因为有葡萄酒的助兴而获得美好的体验。你们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