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大龄孩子妈妈问的一个问题,仰或也是当今众多未婚青年的一个共性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我和老伴昨天去了郑州市的相亲市场→相亲会→小竹林,一看究竟:


寻亲者众多,成交者廖寥;
寻亲广告到处都是,适龄男女廖廖。
某女孩,未婚,银行工作,正式工,34岁,硕士,本市人,父母公职,本人清秀,人品好、家境好,寻男孩32~42岁以下,1.68~1.75身高,本市有房有车,正式工作,经商均可,未婚,人品好。
某男孩,未婚,经商,25岁,年收入一百多万,本市有房产四千多平方,家境好,寻女孩,25岁以下。1.70以上身高,相貌好看,人品好。
某女孩,属猴的,在事业单位工作,1m70,大学毕业,自己有房有车,长得漂亮。大方爱干净。寻男孩1m75~1m80身高,在本市有房有车。
看了这些征婚广告,不难发现,这些寻亲者,大多自身条件都很好,要求对方硬性标准又太苛刻了,让在城里找对象变的越来越难了。
自己70分,认为努努力就可以做到80分。要找一个90分的;
自己80分,认为在努力一把就能达到90分,梦想一个100分的。
可惜,100分的标准好定,现实中完美的人太少了。
1.看不清自已,要求对方条件偏高,是当下适龄未婚者择友的一大误区
找对象,就是势均力敌,双方综合平衡的一种自我变现。过高的估计自己,特别是处在自身条件相对优越的状态下,最容易错过适龄找对象的黄金期。一旦错过,降低标准也很难寻到自己的意中之人。过高地要求对方条件,限身高、限工作、限文凭,又要求在本市有房有车,这样挑下去,很容易让你挑花眼。
2.过分追求现实,让找对象变难了
有人说:"乡下剩男多,城里剩女多"。
这确实是事实。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条件好、有志向,有想法的女孩大都想在大城市安家有着落。条件差、平庸、没有太大作为的男生,多在大城市待不下去,只好退回老家或在三四线城市也是必然。这就造成了大城市里优秀女生越来越多,与之相对应的男生越来越少,并且,这些女生还想着择友标准再高一些。两者现状和选择标准成为找对象的一道鸿沟。
比如女方要求男方有房有车,30岁以下的男孩,如果不靠父母攒助,有几个靠个人收入能在省会城市买起房车的?有,这类人,往往又都要求女方是本市户口的,又有多少女生能做到?
比如女方要求男方身高,必须是1m75以上,可曾想,仅身高就排除掉了多少个可选对象?
3.不珍惜黄金年龄,不把找对象当成事,延迟了结婚的最佳时机。
相亲大会上基本见不到适龄男女,要说忙,是元旦假期,要说不急,很多已过30岁。为什么都是父母拿着广告牌子,帮子女寻亲,而自已怎么不能直接面对呢?况且,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也是天经地义,既不丢人,也是正常人的正常行为,有什么可折折遮遮、一推再推的呢?
一位母亲说:"我就一个女儿,在市里住,她今年33岁了,在银行工作,是个小领导,家里有两套房。我和她爸整天急得不得了,她就是不拿找对象当回事儿。啥时候问她,她都说没事,不急。我就想,哪怕找个乡下的,让她早点儿嫁出去,我就省心了"。
父母急,子女不急,有用吗?
倘若意识不到,30过后每增一岁可能你要降低标准的现实,真的没有后悔药可买。
看一看,一个在银行工作的34岁的女硕士生,不就是降低了,寻友在32至42岁年龄的未婚男生了吗?但是,考虑过没有?在32至42岁未婚的、高学历的、高收入的、优秀的男生,又有多少在等着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