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进行学习时,有两个闭环,一是知道的闭环,二是做到的闭环。
看一本书稍加思考,就能轻松“知道”。但是想要清楚的说出来,却发现自己脑子突然空白了。
学习这件事吧,本来就是求知的过程,所以,从不清楚到清楚是学习中一个小的闭环。
但是知道并不等于做到。
很诡异啊,这其实是大家都懂的道理,但又经常在这上面栽跟头。
比如,明明是想学到点什么,改变自己而看书,但是,当想了解一些知识,或者明白了某个概念,道理后,我们就满足了,误以为自己掌握了所有的信息。
这种浅显的闭环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更容易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它又让我们止步于此,满足于浅显的收获。
结果自然而然陷入怪圈:道理都知道,却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知道,懂得,理解,明白,,,都只需要在大脑中推演一番,
而要把学到的东西真正内化到自己身上,需要大量的重复的练习。
比如小时候学习骑车,看着很简单,他人说的技巧你深深的记在脑子里,你以为自己会了,真正练习的时候却摔的鼻青脸肿。
然而只有一遍遍的练习,才能把知道转换为做到,把肤浅的理解变成深刻的记忆。
但问题在于,这种高耗能且痛苦无聊的练习,却是我们本能所不予许的,从进化的角度来说,人性就是贪图享乐,避难趋易的,毕竟,古老的基因是为了适应生存而非主动挑战困难。
所以啊,也不要责怪自己“知而不行”,认为自己全是自己问题。用脑科学来解释,不管是贪图安逸,还是主动挑战困难这都是自己,我们能做的是,客观分析这一问题,才能更好解决它。
好在,你已经了解这是学习盲区。但是你会问?有什么用呢?
有用,当然有用,这就好比你打了抗病毒的疫苗,以前总是生病,还不知道,习以为常。现在获得执行上更高权限,不沉迷于浅显的理解,收取更大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