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

作者: 纷至沓来 | 来源:发表于2023-08-28 22:16 被阅读0次

    原文:

    乘船

    《世说新语》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立刻就表示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让他上来呢?"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丢下搭船的人不管。华歆说:"我当初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这种情况。既然已经接受了他的请求,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扔下他不管吗?"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救助那个搭船的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内容主旨

    《乘船》通过对华歆、王朗乘船逃难时遇人要乘船时的不同表现描写,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写作特色

    第一,故事完整,语言简洁,耐人寻味。这篇文言小说短小精悍,全文不足100字,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反映出时人好用简要的语句准确地概括、描绘出人物的品性、才能和风范。

    第二,通过对话、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话、行动表现华歆、王朗对要求搭船者的前后不同的态度,突出了华歆的信守承诺和王朗的背信弃义。对比之下,人物形象分外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人物分析

    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而且他考虑问题十分周到。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

    文中人物华歆、王朗

    华歆(157-232),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三国时期魏司徒。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

    王朗(?-228)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仕于曹魏,官至司徒、兰陵侯,与钟繇、华歆并为三公,谥曰成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乘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cn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