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我”实在不得了啊,第一大法宝就是“慈”,我们可别以为这又是思想品德课,哄孩子的,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法宝呀。我们只要提到法,就马上联想到秘密、神奇、威力无比,我说如果有这样的法,那一定是害人害己的邪法,而真正的法就是这么朴实。从表象上说,慈包含着柔和、爱惜的意思,它是我们本真的善的体现。
从根本上说,真正的“慈”就是“平等”:众生平等,是法平等,而真正的平等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否则,如果只对某一方慈,势必就会对另一方不慈,那也就算不上真正的慈了。只要这个真正的“慈”一旦发光,也就是我们的本性一旦发光,业障将灰飞烟灭。
“俭”是“我”的第二大法宝,内涵有二层,一是节俭、吝惜;二是收敛、克制。它要求我们不仅要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还要聚敛精神,积蓄能量,等待时机。我们很多修行人都说不知道如何修,要是每时每刻都能这么去做,那不是最好的修行吗?当然,这只是浅层的解释。“俭”之所以成为法宝,是因为它也是我们自性里面本有的。我们的自性不染一物,给它上面加任何一点东西都是累赘,都是堕落,实在是“俭”到了极致,所以六祖说:“本来无一物”。
“我”的第三个法宝是“不敢为天下先”:一是不争,谦让;二是退守、居下。按理说难度系数为零,人人可以做到。但问题是,我们都是背道而驰的俗人,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做不到,连佛陀都感叹说我们刚强难化,没办法,慢慢来,修行不就是为了由刚强变为柔和么。当然,这么说只是为了方便初学者。
从根本上说,“不敢为天下先”也是我们自性这个系统自带的文件。我们的自性遍满法界,如如不动,哪里还有先后之别?只有当我们堕落为六道众生的时候,才会争先恐后的轮回不止。
所以,总结一下,“慈”就是“平等”;“俭”就是“本来无一物”;“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如如不动”。就这么简单。
节选《佛道一如道德经》第67章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54720/11b62ef51091db5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