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少则得,多则惑

少则得,多则惑

作者: AgnesAware | 来源:发表于2023-11-10 04:55 被阅读0次
《护肤问莫嫡》

《护肤问莫嫡》
〔著〕莫嫡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版

“少则得,多则惑。”
——《护肤问莫嫡》

上个月在一个社群里大家在践行断舍离,留出家里更多的空间,也让自己的物品更加精简。同一时期阅读这本《护肤问莫嫡》就很应景,我也把这本书和作者公众号一起推荐给了小伙伴。

关注“护肤问莫嫡”这个公众号很久了,一开始新鲜感很强,发现每篇文章里都有我的知识盲点。随后我发现博主晚上9点多睡,早上5点不到样子起来发推文,在睡觉这件事上真的极其自律。后来文章看多之后也发现,早睡早起对皮肤的益处,远高于使用护肤品。

正好趁着社群断舍离行动月,系统性地阅读下护肤相关的知识。简单总结一下就两个词:“保湿”和“避光”,只要做到这两点,就是对皮肤非常友好的行为了。里面以专题形式,系统地用科学知识回答了护肤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干货知识不少,全书最触动我的一句话是最后一篇中提到的“少则得,多则惑”。

出自《道德经》的这六个字让我一下子意识到之前看到的那些护肤知识都是术的层面,选择护肤品的根源还在于人本身的观念和思维。我真的需要这么多的护肤步骤吗?真的需要用那么贵的产品吗?为什么他人一推荐就立马跟风?有些护肤品真的有产品宣传的效果吗?

从众心理

当我问出这一系列的问题之后,我不得不承认,的确大多数时候选择的产品都是因为看到别人也在用,所以就觉得应该也挺好的吧。尤其是当我看到代购的刷屏之后,很容易被洗脑长草,然后就想要不也试试看。

其实我用过很多品牌的护肤品,跟小时候用的凡士林除了在肤感上的区别以外,并没有多显著的效果。皮肤衰老的进度还是不可逆,基因的力量更强大一些。要么就是用医美,但医美也是需要持续做,无法一劳永逸,但效果肯定是比护肤品好多了。

怪不得品牌在营销上非常用力,如果从成分和效果上说,品牌之间的差异性并没有那么大。尤其是抓住女性恐惧衰老的心理,而又不可能用自己的脸来做对比实验之后,秉着“万一有效呢”这样的心理,很容易盲目消费。

当一个品牌告诉你,你得用十年之后才能看出效果,简直就是说了一句废话。十年之后皮肤肯定比现在要衰老,且不可能用使用半张脸的方法来证实或者证伪这样的宣传,无论坚持十年后用户是否满意,都可以用“如果不用还没这个状态呢”这样的说辞就可以混过去了,也无法反驳。

前两天听Coach Lily的播客在聊到普通人的存在性危机时,提到恐惧衰老的背后其实也是恐惧死亡的一种表现。受到些启发,我就想到这背后还是无法对自己的全盘接纳,无法接受渐渐衰老的自己。

深度思考

在护肤品的选择上,我有过很多轮被博主种草的经历,试过很多不同类别的产品,没试过的都有一种想尝试的冲动。但我当稍微学了一些皮肤相关的知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消费主义陷阱之后,我还是相对理性了很多。

对于护肤品渗透到皮肤的程度我之前就有所了解,对同一个消费水平的品牌之间的选择都不会特别去研究,这次用这个品牌再次就再换一个找点新鲜感。但这本书里给我最大的一个冲击,是我发现这些护肤品中的成分列表都清晰地在包装上写着,但凡稍微动动手去查一下就能知道有哪些成分,即使化学名称看不懂,网上肯定能搜到比较全面的信息,但是我却懒得做这件事。

这背后有比较复杂的心理原因,但懒得深度思考绝对是原因之一。我看公众号文章时已经慢慢了解到护肤品中的有些成分对皮肤是“伤害”作用,在系统看这本书之后,才去查看了自己使用的护肤品的成分。说起来是有点讽刺,护肤的目的是为了让皮肤好,然后用的东西却并不友好,当然这种“伤害”每个人的反应不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感觉到。

现在我有一瓶用了一半护肤品在书里评测的安心度才60%,用下来肤感不错,那我真是继续用好呢还是扔掉呢。书里写到的一些症状在过去那么多年我都有经历过,典型的就是敷面膜有刺痛以为是缺水,但实际上是皮肤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在告诉我不要继续下去了。

其实我的护肤知识大多数也是看网上的博主说的,从来也没好好地用科学地态度去面对这个问题。看上去知道很多东西,也只是搬运别人的话,没有深入本质去寻找答案。当然这几年陆续也在看一些科普贴,慢慢变得理性,最终遇到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系统地学习了一下哪些成分对皮肤不够友好,尽量不要使用。有时候,不一定知道要怎么做,知道一定不要做什么可能更重要。

情绪价值

虽然护肤只要做好“保湿”和“避光”这两项就足够了,但我目前还是觉得,如果使用大品牌能让自己获得比较多的快乐,那在产品成分“安全”的前提下为什么不可以呢。只要经济能力范围内,且产品不“伤害”皮肤,能够带来一些情绪价值也挺好。

人的理性和感性有时很难区分,理性上觉得要向左感性上想向右的情况也不少见。在自我接纳的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情绪价值很重要,尤其是自己就能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的方法,一定要多多保存下来。一味地压抑内心的需求,容易适得其反,接纳自己的需求,使用过了之后也许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就放下了,不会一直心心念念挂在心里占据着心理空间。

当真正完全地接纳自己之后,眼前的迷雾才会慢慢散去,看到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时候能更加能分得清自己和物之间的区别,处理好自己与物之间的关系。这时候的断舍离,就很难出现明明学很多方法但就是做不到的情况了。


护肤品的化学生物知识很容易获取,但选择和使用护肤品的人才是重点。护肤品只是一个切入口,日常生活中的小环节往往能体现出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当遇到与惯性思维不同之处时,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去觉察下自己内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也许这样的尝试可以慢慢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答案。

但这是一个急不得的过程,要慢慢来。就像我明知道某件产品的安心度测评比较高,但使用起来手感或肤感不喜欢,那目前的我还说还是会选择别一款感觉比较好的产品,即使它的安心度稍微低一些,但只要里面不含有我不想要的成分,我就会牺牲一些安心度,但在感受上得到一些弥补。

打开这本书也是需要时机,出版好几年了,为什么我在这个时候看完了这本书并觉得很有帮助。我想如果早几年打开,看完的感受也会有差别。我认为这是一本偏向工具类的书,给了我理性思考的契机,但要明白“少则得,多则惑”的道理,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修行才能逐渐体会到。

-END-

相关文章

  • 2020-03-03

    少则得,多则惑,真理

  • 少则得,多则惑

    《道德经》有云:“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告诉人们,可以先采取退让的办法,等待,静观...

  • 少则得,多则惑

    这几天脑子里反反复复就是这句话。看到这句话就想到断舍离。实行断舍离也有五年左右了,衣服基本可以做到,买的越来越少,...

  • 少则得,多则惑

    吴军老师在《见识》的好好说话这一章中说​:很多人在演讲的时候准备了很多内容​,一看时间要讲不完了,就提高语速,试图...

  • 少则得,多则惑

    每每看到不错的事情,心想,哎呦,这个好,可以做做看。看到感觉好的内容,嗯,这个不错,先存着,有时间再看… 而具体表...

  • 少则得,多则惑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

  • 少则得,多则惑。

    从9:30关注到14:30,一直没入手 结果接了一个电话后:涨停了~ 少则得,多则惑! 选个好的,做个老的。 在一...

  • 少则得,多则惑!

    突然想起在里面的时候,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看男人装。因为少,极度珍贵!现在呢?有时候真的是少则得,多则惑。

  • 少则得,多则惑

    少则得,多则惑。 ——《道德经》老子 《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该书文约义丰,被人誉为哲学诗。涉及政治、经济、教...

  • 少则得,多则惑

    杰西 .利弗莫尔被称为投机之王,交易技术的鼻祖,在最辉煌的1929年,当时股市大崩溃,他做空行情,获利1亿美元。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则得,多则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lc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