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则得,多则惑。
——《道德经》老子
《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该书文约义丰,被人誉为哲学诗。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美学、人体科学、历史文学学。本书博大精深,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三玄”之一,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何谓少则得多则惑?下面是我百度到的释意——少则得多则惑。按照道的顺序,是少-得-多-惑。按照求道的顺序是惑-多-少-得。道是顺,求道是逆。少和得是道的正,多和惑是道的反,虽然是反但还是道,一正一反都是一道。求道即由反道而返于正道。惑为世人之常态,惑的根由是多,要经由少的为道才能得。这就是为道得四谛。知惑才能向道,世人多有惑而不自知惑者。世人有多有向道而执着于各种道而争辩不休的,知多方能离于无谓的辩论,这才是真正的向道。知少才能心气和顺,专心于道而不离,则就是在行道了。知得就是得道了,至美矣,至大矣,至公矣,不可以加矣。
读完后,是不是理解了呢?反正我是不可以!越读越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那就简单的说,一诚大师说:“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都是撑死的。”
换成我的理解是——如果你追求的简单,想得到的少,那你就会得到;如果你想要的太多,反而什么也得不到!
从短期追求来说吧!想挣到钱,想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想子女教育得法学业有成,想仕途更上一层楼……想这么多,你会得到什么?想的多,必然精力分散,即要在理财、商场上下功夫,又要在工作上用时间;既要多陪陪孩子,又要多见见领导……最后反而会适得其反,什么也得不到。
从人生长期目标来说吧!想成为书法家,想成为作家,想成为本领域的教育专家(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是培训综合症的体现,在培训中看到某位专家头衔众多,颇多建树,自是羡慕,而后立志效仿。)……想这么多,你会得到什么?既要在书法上用时间,又要在写作上下苦功,还要研究教育理念和实践……最后的结果不言自明,什么也得不到。
从我们的课堂来说吧!我曾是一名语文教师。假设一节课,40分钟,你想教会孩子们什么?生字是要会写会读的,好多的知识点是要教给学生的,还要适时的进行写作训练,是不是还要渗透德育呢?对了,还要训练孩子们流畅的表达能力吧!……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呢?顾此失彼,样样不到!
所以,少则得!多则惑!
年度目标需要少,或许是今年就努力让自己的工作出色一些!或许是今年挣点小钱,买个好车!或许是精力放到孩子身上,其它的都让它们成为浮云吧!
人生目标需要少,或许是就在写作上有点努力,或许是就在书法上下点苦功,或许是什么也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大的人生目标!
课堂目标需要少,这节课我就让孩子们认识这一个字!掰过来揉过去,理解透了,会用了,会写了,目标就达到了!
谁又能说目标的对与错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生的追求也应当是简单的。你的理解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