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毛病,看过了一本书,就坚决不看它的同名电影和电视剧;同样的,如果事先看过了这部电影,一般也不会去看它的原著。就算去看原著,风评再好的书,这时候看,也永远少了一点期待,多了一些莫名的抗拒。
必须承认,这个任性的毛病的确有时候可能会让我错过一部本身很好的影视作品或者一本经典的文学大作。
可是之所以称这毛病是任性的也是有原因的。
我读书时(主要是小说),像大多数人一样,总会不自觉地想象书中的人物和情景。 书中讲男角时,我脑海中自有:一个面容清俊的青年人,长身玉立,从容不迫,举止之间风骨隐现的场景浮出;写到女孩子,或邪魅,或秀丽,或精灵古怪,也是各自有一一对应的面容和身影代入。
景物也是如此,一草一木,一桌一椅可不只是电视里普通的道具和背景。在我脑海里它们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有充沛的情感在而非只是冰冷僵硬的剧情需要。
至于情更不必说,文字由我的眼进入我的心,大概都是先经过一番筛滤,再着一层我想象的纱,透出的感情自然真挚地令我心动。
这毛病任性之处有二:
其一,这想象是无法控制的,自然流露。除非我不去看这本书,一点也不知道其中的情节和文字,才不会去天马行空,忘情代入。
泡沫之夏开篇第一句这么写:那个少年的眼底有妖娆的雾气。
当时读毕,只觉得这文字好像渗出了粉红色的雾气,你都还来不及抓住想象的尾巴。一句话毕了,就仿佛看见了,樱花树底下,一个少年从阴影处缓缓走过来。你甚至无法控制想象,就有莫名其妙的光团自然地集聚在他周围。亮如白昼,你尽力了,却还是看不清他的面容。不过你也从来无需,也无法看清他完全的面容。这是想象世界里的规则之一,更是这一道的魅力之处。
然现下,光这粉色樱花,雾气缭绕,刺眼光漾,也足以惊艳你了。你方知怎样的少年眼底会有妖娆的雾气。
其二,想象的人物和情景一旦产生是无法被替代的。有句话不是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说的正是这理。
我眼里读出的是外表淡漠内心脆弱的夏沫,生而妖艳命运可怜的洛熙,身世倨傲为情所困的欧辰。就不知道,同样的文字,在你的眼里脑里,又款款浮影过怎样的人和感受?
犹记当年不懂事,在已经看了《泡沫之夏》好几遍的前提下,还去看了黄晓明和大s主演的电视剧版。
之前犹惊艳于夏沫海藻般的长发拂过象牙色的皮肤,感叹这根绿蕾丝飘过给我带来一个美丽的夏天。
之后慕书之名去看了电视剧大作。结果简直是对我的想象无情地杀戮。现在想到夏沫,首先闯入我的脑里的,是大波浪卷的大S,不再是那根飘进我心里的诗意的绿蕾丝了。这样想来,着实可惜。
倒不是说大s的演技差。事实上,我也不敢把握,我所读到的夏沫,和作者,和其他万千读者,读到的有多少相似和变异。我不会去评论他们的演技好不好,因为演技和人脸一样,同样是见仁见智,我只是控制不住自己的代入感。而当你发现他们和你想的不一样,尤其是在视觉的绝对冲突和刺激下,这绝对是一件另人失望又痛苦的事。
近年来改编自小说的电影和电视剧不少。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原来你还在这里》……通通躲不过导演们的“魔爪”。还有最近经常在公交车站看到的海报《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名字太美,回去忍不住就去搜了一下原著。现在想着有些可惜,就不知道,最后又会令哪一个人想象里的夏木梦碎,雅望不再?
说了这么多也并非在批评这些电影电视剧毁了原著。相反的,国内还是有很多的电影和电视剧,虽然翻拍自经典书籍却又不局限于原著,丝毫不逊色。所以还是希望国内将来会有更多种类型更加丰富的影视作品不断的涌现,不要执着于某一时间的大卖点不放。更希望他们要尊重好的文学作品,努力去赶上,甚至超越原著。虽然在我看来没有能够超越原作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影视作品从原著中独立出来,成为并列的另一种经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