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朋友问我:年轻的时候有没有想去过夜店玩。
起初我一愣,不确定问题的出处来源何方。但因为这道题我会,所以我答:没有主动想过,即便去清吧,KTV这些场合,我也是非信得过的熟人不参加的。
轮到她一愣,然后说:那你不是从来没有任性做过自己。
我忍不住笑出来,原来这个姑娘觉得任性做自己,就是应该去做一些与反叛的事。
我想了想说,每个人对任性,或者每个人对做自己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就我来说,当我知道一件事自己不擅长,但是它又会带来一定不可控因素的时候,我就会规避它,不管它被如何赞美或者定义。
比如喝酒。我喝酒难受,而且容易吐。所以我喝酒要么容易弄得乱七八糟,要么自己难受到我悔恨自己为什么要喝。当时,一旦喝醉,还有如何回家的麻烦。
所以我不管什么场合,多好朋友的场合,即便在家我妈约我尝下她的酿酒,我都一律拒绝的。
我拒绝让自己难受的东西,也拒绝一切容易失控的因素。
而为什么年轻时候没有想过去酒吧夜场的地方。
很简单,我对它们只一点好奇,想知道那是什么,但是不感兴趣。所以偶尔和朋友兴来去见识过就够了,多也没必要。
最重要的是,我很小就知道,这类环境是人的生活和命运容易失控的地方,所以我对这些环境场所,保持着远之的态度。
当然,我年轻的时候,能想到的风险最多是钱和手机被人拿了怎么办,喝醉了回家怎么办,吐得脏兮兮怎么办,第二天上班怎么办。
但是越长大,我们就会越发现,当年的谨慎用处多大。因为风险远远大于这些。
我不认为这些场所是人生禁地,但是我还是坚持心智未成熟的时候不要踏进类似场所,容易有种种命运偏差转折。而作为一个年轻人,尤其年轻女性,一旦滑坡,可能是一辈子的事。
我也不认为,去这样的地方,做一些小时候大人不允许做的事情就是任性,就是做自己。
至少我的概念里没有这种做法的任性。
我为什么没看过很多80后的书,包括安妮宝贝的,就是因为我对很多类似喝酒,抽烟,以及更离谱的年轻女孩行为没法认同。
我当然不是保守传统,是我认为可以有更健康,有趣的,阳光的享受青春的方式。
我以前会觉得,哦,你要觉得去这些场所可以有所释放,体会一些快乐释放压力是一种自我的表达,我认同你的方式,也支持你,只是我自己不这样做。
但是我现在不这样认为了。我觉得我们遇到每一个年轻的,还未有明确的社会认知观念的女孩子,如果她特别喜欢这些地方,我们一定要告诉她,这里是风险的集大成放大的地方,这世间明明有很多让自己放松的方式,比如拼酒,游戏场所,我们也许可以试试其他的地方,其他的方式。
因为女孩子的路本身难走,如果又给自己加大风险的话,很容易一辈子想过好都很难了。而最不差的那些姑娘,大体都不喜欢自己当年的任性解压的方式的。
任性做自己,方式实在太多了,唯独扩大风险因素不可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