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小妹发个微信视频给我看,笑得我腰都直不起来了。内容是:爸爸辅导孩子写作业,上火又咆哮又拍桌子,网友称:原来和我家一样啊。
我现在看了是觉得很好笑,曾几何时,我自己就是这样的。只有辅导过小孩作业的家长才能理解这种心情,真的,是没办法冷静下来的那种,平时再好的性子也完全控制不住发飙。在咆哮前,肯定也曾有耐心过,可架不住一而再,再而三地听不懂,真会让人恨不得把知识塞进孩子脑子里去呢。
不过,现在家庭教育的观念在不断变化,所以就要求家长“正确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方式,也得与时俱进。按照各种育儿宝典上的说法,家长非但不能打孩子,甚至不能够对孩子发火。哪怕你已经被气歪了鼻子,也得先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消化掉,再来和颜悦色地教导孩子。
说实话,这样的要求实在太高了,估计没有几个家长能修炼到这个境界,别说自己年轻时做不到,就现在孩子大了,自己都有时忍不住会发火。可每次发完火,又特别懊恼,自己咋就没控制好情绪呢?
不过,最近听李松蔚老师的心理咨询课,对“发火”这事有新的看法。李老师指出:“发火”在孩子的教育中有独特的价值。首先,发火是一种对行为底线的反馈。如果家长永远不发火,孩子实际上摸不清行为尺度到底在哪里,它是形成边界感的一种方式;
还有,可能是更重要的,发火其实是一种对孩子的尊重。如果你真的认为孩子在人格上和你是平等的,他值得你和他认真交流,那么,你既需要认真地倾听他,也需要让他认真地倾听你,包括你的愤怒、悲伤这些真实的情绪。
这样看来,发火的确是有价值的。它不是家长们情绪的宣泄,而是对行为底线的反馈。它开启的是一种良性的循环,进而在互动中增进彼此间的关系。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适时,适度的基础上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