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世界我有四只眼睛:兔之眼、鹰之眼、树之眼、心之眼。
一、兔之眼
兔子匍匐在地。
可以看见草里的虫子、草叶上的露珠,可以嗅见泥土的味道、花的芬芳。
什么地方适合打洞,什么地方适合觅食,什么地方适合看日落——门清。任何风吹草动都让我警觉……
总之兔子的眼睛,细致入微。
二、鹰之眼
鹰击长空。
先说一首苏轼写庐山的诗,人人都背过——《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个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便你走遍庐山,吃遍庐山,玩遍庐山,只要还在庐山之中,就不能说认识了全部的庐山。这时候你需要鹰的眼睛,站在庐山之外看庐山,你才能窥其全貌,才能说你更了解庐山了。
遨游太空你才更了解地球,站在局外你才不至于当局者迷。
总之鹰的眼睛,视野宏大。
三、树之眼
树,是时间的年轮。
再说一篇欧阳修的文章,哈哈中学背过的文章竟成了今天的思想素材,人人都熟悉——《醉翁亭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而四时之景不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的意思是,环滁皆山,朝也美、暮也美,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美,时节不同景致不同,所以快乐也就无穷了。
所以,你要想更了解庐山,你爬进爬出、兔子老鹰,都还是不够的,你还需要化身一棵树,站那不动看世事变化。毕竟有些事只有经过时间淘洗才能品味到更多。
总之树的眼睛,看到时间里的变化。
四、心之眼。
看到眼睛看不到的。
《小王子》说的好:“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到的,要用心去感受”
《国富论》不是也说“看不见的手”吗,看见看不见的手,是不是很厉害。
总之心的眼睛,看到背后的意义和规律。
拥有这四只眼睛会让我们看世界、看自己更清楚一点。
看不清山路可能会掉下悬崖,看不清道路可能会撞车,看不清的房间——可能会出事。
那么拥有这四只眼睛又能给我们现实的生活带来哪些改进呢?
营销领域的四只眼睛
首先,以上的兔之眼、鹰之眼、树之眼,不是我的原创,华杉讲品牌营销的时候讲到过。我只不过在他的启发下加上了心之眼。华杉老师还讲到“货架思维”,即销售场景;讲到丰田生产的“三现两原主义”,即现场、现物、现时,原理和原则。
比如,他们为餐饮企业做推广方案的时候,会到门店的现场蹲点一整天,借助门店摄像头研究路过及进店的“消费者”对产品包装价格的反应和反馈。
你需要“兔之眼”看现场现物现时的细节。
你需要“鹰之眼”看销售场景,一条街上做餐饮的不止你一家。
你需要“树之眼”看一天销售的变化,以及改进方法后的变化,没有前后复盘,怎知优劣进退。
最重要的是“心之眼”。同样一个门店,你是营销人员还是消费者,看到的是不同的。如果心中没有品牌、传播、营销的原理和原则,其他所有的“眼”也都是“盲”,我们会“视而不见”。
营销领域如此,我想其他领域也一样。
医生、律师、企业家,厨师、教师、摄影师……你会发现
每一个领域背后,都有他不易被察觉的意义和规律,或者叫原理、原则、方法论,怎么称呼随你。
每一个领域里面,也总会有一些人比其他人牛,他们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因此总能做正确的事情。
伯乐眼中的千里马,有的人只用它拉车;坠落的陨石没啥了不起,有的人却把它打造成了宝剑。
心之眼是需要修炼的。
今天说得够多了,最后365个字说下我自己,说下旅行:
我喜欢到处转转。转遍北京,一环二环三环四环五环,转遍北京周边的山水,转遍华北、世界、中国。说转遍有点夸张了,但的确是在用脚步丈量大地,用鞋子亲吻泥土——能够在大自然与乡土人情里“寻欢作乐”,也算是开了我的“兔之眼”吧。
我也喜欢看地图。从五岁开始就喜欢,从纸质地图到后来百度地图谷歌地图,地球运于掌中,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也算是拥有了“鹰之眼”。现如今我国自行研制“北斗导航”系统2020年即将全面完成,可以实现“亚米级”定位,意思就是你老家的田园小道都能看清楚。厉害了~你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非洲援建的铁路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那么我的“树之眼”和“心之眼”呢?这两个都是需要花时间、花功夫才能实现的。
大赞"六老汉",三代人治沙,才看见沙漠变桑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生总是短暂,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美好和重要的人和事上吧。

网友评论